最重要的是,他有些想她了,还有他那个未曾谋面的儿子。
而他再见到他们之前,在当面听到她的想法和意见之前,他做不了任何决定。他只能留在韩都,明着是帮助韩王稳定朝堂,其实就是在熬日子,熬到韩国油尽灯枯那日。宏摟姝媛
不是他不想帮着韩王抗击大秦,而是在父亲死后,他已经完全被边缘化了。韩王根本就不会听他一个年轻人的意见,更不会重用他。
而他重用的仍旧是那些主张投降割地赔礼的官员。他父亲在的时候如此,如今仍是如此。
当然了,他也不敢将徽娘接回来,甚至也不敢去看他们,他是怕会连累他们。因为除了韩国一定会亡这件事情他可以确定外,其余的事情他都没有十足的把握。
人性是一件难以琢磨的东西。或许他父王早点琢磨透这东西,就不会一生郁郁不得志。而他也在学习,在看朝堂上那些跳梁小丑的表演。
终于他等到了那一天。他得到了线报,推测出不出十日韩国必然会被大秦攻入都城,韩国已无可救药。
于是他便趁着族弟办葬礼的机会,甩开韩王的眼线,离开了韩都。前往秦韩边境找徽娘母子。
只是,等他终于到达那处宁静的山村时,徽娘在信中形容的宁静美丽的故乡已经化为了一片焦土。他没在这里看到一个活着的人。反而看到了秦兵的尸体。
很明显,是秦兵袭击了这里,杀了这里的人,烧了这座村庄,也毁掉了他全部的希望。
他深恨自己来的太晚了,因为那些焦黑的房屋甚至还有着滚烫的温度,土地上的大片血渍甚至还没有干涸……
于是,虽然徽娘母子不在了,但是徽娘给他的答案却已经昭然若揭……
自那以后,不但秦人杀了他的妻儿,韩人也一直在找他。有的想让他带头反秦,有的却是质疑他在韩都被破前提前离开的用心。认为他是自私自利不顾国家大义的怯懦之人。
就这样,本着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地方,他搬到了咸阳郊外,在秦王的眼皮底下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那个时候他整日与书为伴,寄情山水。却又隐居山林,不敢同任何当地的秦人打交道,也算是过了一段时间的悠哉日子。
他在韬光养晦,也在计划着自己的抗秦大计。直到赵国被灭那日,他才离开秦国赶赴赵国。因为从这个时候开始,他该准备的已经都准备了差不多了,到了他该报仇的时候了。
却不想这一次他竟然又遇到了上次让他在咸阳就铩羽而归的宣唐公主。
初起他的确没认出宣唐公主来,但是他却认出了蒙离。他没想到当日他故意放进地下城,想让他将卢生带进秦王宫的男孩竟然再一次在第三个国家见到了。
他也是因此才怀疑宣唐公主的身份的。因为虽然当初同蒙离打交道最多的是卢生,他却也是见过这孩子几面的。
他素来过目不忘,更知道这个男孩儿当初是为了宣唐公主才进入的地下城。
在他看来,绝不会有第二个人能让他如此对待。
但是一国的公主却被带到了敌国,很可能还是自己主动前往的。这得有多大的胆量和谋算才敢这么做?
可事实就是,宣唐公主竟然真的来燕国了,甚至还要救出真正的太子丹。这其中的逻辑,他怎么也想不通。
但是他想不通却不妨害宣唐公主大张旗鼓的救人。
只是初起想不明白的问题,在看到燕国因为真假太子产生的内耗后,让他多多少少明白了一些。不禁对这个还未及笄的公主殿下关注起来。
关注她的一举一动,关注她的各项命令和举措,关注她各种关注的事务。
而后他终于发现一个问题,这个宣唐公主仿佛有千里眼一般,可以算到或者说可以看清楚对手各种举动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