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能成功,一半是因为雍正的立储原则,保驾护航。”
“一半是因为承接其祖父与父亲的两代政治结果。”
刘彻点了点天幕里的疆域图,认真道:
“尤其是雍正在制度上实现了摊丁入亩、养廉银、密折制度、军机处等一系列制度创新。”
“但好的基业也需要好的君王来接手。”
“乾隆的制度创新看不出来,但他能使这些大政方针落实一半,这都是了不起的能力了。”
“而明朝呢?”
说起明朝,刘彻都有点牙疼。
制度创新有吗?
有!
谁创的?
朱元璋吗!
“好大一个坑啊……”
刘彻摇了摇头,感慨着:
“能在这座坑里扑腾将近三百年,也算了不得了。”
……
大宋。
赵匡胤很是羡慕啊!
“连出三代……”
“上一次能这么接力的,还是文景武呢……”
赵德昭小声道:
“文景之治其间还夹杂着七国之乱呢。”
赵匡胤瞥了他一眼,没说话。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中间还隔了一段武周、中宗、睿宗、少帝。
“真是,时也命也……”
……
大明。
朱元璋现在深觉统治者的素质有多重要了。
若是前代积累的统治成果被下一代某个轻率的错误葬送殆尽……
说的就是你!朱祁镇!
还有你!朱翊钧!
那后面就算偶尔出现几个雄才大略者,也是忽起忽落,难以持续……
“呵,雄才大略……”
朱元璋又仔细回忆了一下。
除了朱见深能勉强沾个边,其余那些哪个都不成。
所谓的中兴……提都不想提。
朱厚照若是和朱厚熜合体,倒是能算一个。
朱标倒是对另一个人很是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