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从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是一种能跨越所有界限的美的语言。
无名的校内乐曲结束之后,柏夜息再次弹奏,这次终于是有了曲名的旋律。
不过这旋律也不是什么正式的钢琴曲,而是一首流行歌。
《倔强》。
原本还在笑着的高中生们逐渐安静了下来。
这首歌在旁人看来只是一首满街都曾放过的通俗歌曲,但对他们来说,意义却并不相同。
这是高三·三班的班歌。
多少个早晨,他们曾在困倦中把这首歌齐唱,直唱到清醒,开始一整日的辛苦学习。
多少个课间,他们下意识叨念着歌词,对高考之后的肆意畅想成了唯一的放松方式。
激扬的琴声里,有人开始轻轻跟着哼唱。
再唱起这首歌,他们才终于发现。
啊,原来已经考完了。
好像再也回不到那个唱过上百次这首歌的教室了。
《倔强》并不长,琴声弹完之后,高中生们还愣愣的,似是沉浸在什么之中,甚至忘了鼓掌。直到另一个身穿浅色礼服的少年在追光灯的照耀下走上舞台,和长发的男生并排坐在了琴凳上。
琴声响。
这是一支四手联弹的多声部琴曲。
《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①
台下的同学们仰着头怔怔地望着琴边两人,也在望着这首离别曲和自己的高中三年。
他们刚刚结束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场考试,刚刚跨过十八岁的界限。他们曾经不止千百次地期待过这一天,却在终于实现之后,毫无防备地迎来了兜头扑面的迷茫与别离伤感。
这首被两人合奏出的曲目,像海上一叶舟,温柔地接住了他们。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①
琴声到最后,已经有人无声地湿了眼眶。
曲尽,四下音静,有学生默默用袖口擦着眼睛,周遭安静了一会儿,缓缓从四面传来了掌声。
这一次,所有的宾客们为这群孩子们鼓起掌来。
敬青春。
敬成年与未成年。
掌声响了好一会儿才停下来,台上的幕布也在曲毕之后缓缓拉合,再打开时,台上只剩了一个人。
是那位后来登台的少年。
乐曲单上有标注,今晚会有嘉宾的演奏,所以客人们并没有太过惊讶,只是安静地望着台上少年。
还有眼尖的人已经认了出来。
这正是那位时家的小少爷,柏二少最好的朋友。
少年穿了一身浅色礼服,侧坐时,修身的裁剪更明显地勾勒出了那腰线的纤细。他的身形颇有些纤薄,但在灯束下并不显得孱弱,反倒更让人觉得……像是一位小王子在沐光而立。
少年端坐在钢琴之前,落指于黑白琴键,或许也是刚从考场赶过来的缘故,他并没有化妆,只有头发做过简单的打理,男孩光洁的前额露出来,也更毫无遮挡地展现出了那副不着粉饰的好相貌。
让人不自觉便被他所吸引。
所有目光汇聚于此,琴声响起,弹奏开始。
这也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曲子。
《致爱丽丝》。
清澈的旋律悠扬轻快,似是乐声能洗涤心灵,让每一位宾客都专注地安静聆听。
作为一首如此出名的钢琴曲,《致爱丽丝》的确适合演奏会的嘉宾作选曲,不会喧宾夺主。不过事实上,越是耳熟能详的曲子越不好弹,因为太多人都弹过,反而容易落入窠臼,极难弹得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