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去大明扶贫 > 第410章 防火防盗防老朱(第1页)

第410章 防火防盗防老朱(第1页)

第410章防火防盗防老朱次日,众人簇拥着皇帝的车驾继续北上,老朱让辽王坐在自己一辆马车上,开始拉起了家常,但是辽王觉得像是审问,警觉得像防贼似的,严防死守。“辽王啊,辽东每年要卖多少粮食?”“我只管大事,这个问题你该问农垦经历李喜旺!”“朕听说辽东每年向外卖一、两百万石粮食,还卖给了蒙古人、朝鲜人,甚至是琉球人?”“那都是农民们自己卖的。辽东的政策是交够王府的,留足明年的,剩下的都是他们自己的。他们想怎么卖就怎么卖。王府一律不干涉。”“那你辽东一年田赋收入多少?”“去年一般,不到百十万两银子,还不够新王西征的军费开销。”“其他印花税、契税和关税收入呢?”“有两百万两,还不够张石和柳升从海路南征的军费开销。”“朕怎么听说你去年进账一千三百万两?”“陛下年纪大了,肯定是听错了。去年加上罚款和卖地的钱,还不到七百万两。今年官员和商人们都奉公守法,让我找不到由头罚款,估计收入不到五百万两,还不够全年军费开支。”“听说你辽王府和沈家经商还有两百万两的分红啊?”“哪有这么多?总共不到一百万两,既要养那么多属官、工匠、研究所,还要给弟弟们养三个护卫,我自己还要养好几个老婆、几个儿子,还有母妃、鲁王、含山也在这里……都得花钱。”“听说张玉还送回辽东三百万两银子、十万两金子?”老朱问得越细,辽王越是冒冷汗。看来老朱在自己身边安排了不少金牌密探,知道得太多了!好在防火防盗防老朱是他的本能,于是他伸开两个小手当面给老朱算起账来:“张玉让人送回来一百万两银子是真,还不够给海军装备大炮的钱,给将士们的犒赏钱到现在还没有着落。”“你看,我这大炮三千两一门,‘洪武号’巨舰装备五十门大炮,就是十五万两,七艘“沈阳”号这样的大舰每艘装备三十门大炮,就是六十三万两,再加上其他十四艘中型军舰八十四万两,三十艘小型军舰九十万两……”“大炮一项,总共是二百四十六万两,再加上炮弹等开支,至少得三百万两。”“你上次只给了我五十万两,还差二百五十万两,如果再加上快要建好的“懿文号”十万两,这是二百六十万两……”“你把俞靖和张玉送给朝廷的两百万两银子还给我,我亏六十万两算了,船也算是沈正他们白建了。犒赏钱我自己想办法,从孩子嘴里再抠一点,老婆的胭脂钱也省一点,实在不行把沈阳城建的行宫都卖了……”听着这臭屁儿子算盘打的哗啦哗啦响,老朱那个脸拉得要有多难看就有多难看。反正辽王也不看,天气这么热,他把头瞅向窗外,欣赏田园风光就是了。老朱觉得这臭屁儿子纯粹是在胡搅蛮缠,有的账算了几道,有的成本高估了十来倍。但要是反驳,估计马上要打自己的脸。你跟他计较大炮实际成本,他会给你讲辽东出兵的粮食成本、战马成本、枪械成本,怎么办?内地一艘三千料大船造价只要两千五百两银子,他说他的三千料战船造价得三万两银子,木料用最好的,甲板都整成双层的,再加上大炮火器之类的,还真没办法细算。光是洪武二十二年支持冯胜北伐,朝廷前前后后就费了三百万石军粮,价值一百万两银子,这都把国库掏空了,还发行了不少宝钞。何况当年为支持蓝玉北伐,铸的三十门大炮确实费了九万两银子,三千两一门。但是不反驳,看着这儿子的不可一世的臭屁样,他又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寻思半天,老朱只好叹了一口气,说道:“好!好!好!你这个王爷当的艰难,朕这个皇帝也当的辛苦。不如咱们换一换。朕以后管你叫爹!”“吁!”在前面驾车的朱能听见老朱憋出这句雷人之语,惊得不由把缰绳一收,来了个急刹车,差点把马车掀翻。幸亏辽王发明的刹车比较好使,后面的马车一个个也都跟着紧急停了下来,差点酿成一连串的追尾事故。辽王也跟着吓了一跳。他不明白,这个老朱突然心血来潮到辽东到底想干什么!自己帮他摆平了那么多事情,不领情就算了,还处处针对自己。难道就是像后世老小孩一样,为了和自己的孩子置气么?他觉得已经忍了老朱好多天了,既然忍无可忍,就无需再忍。他先跳下了马车,脱下王袍,往地上一扔,径直走到不远处的一块水田旁,向车内的老朱招手道:“好、好、好!你以为我这个辽王好当是吧?”“我天天给你当免费的看家护院,你反过来还要搜刮我的家底。”“来、来、来!咱们今天来个插秧比赛,谁输谁是儿子!”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随行的大臣们哪见过这场面?听过这虎狼之词,赶紧把头扭到别处,捂着耳朵,非礼勿视,非礼勿听。“儿啊,你这说的是什么混账话。”宁贵妃这时也跟了上来,一边泪眼婆娑,一边佯怒拍打着辽王。千担心万担心,这对父子冤家还是在群臣面前又杠上了!老朱也来了劲,同样脱下龙袍,走到水田里,嚷道:“别以为就你腿上的蚂蝗多。当年朕打天下前,也是种过几年水田的。你这移秧法,还是跟朕学的。”辽王也不理老朱,率先拿起一捆秧苗,就开始插起秧来。不过他心里开始有点后悔了,跟这老头子较什么劲呢?如果按历史记载,明朝水稻平均亩产量确实为历代之最,丰年能达到四百斤,甚至超过了后来的满清和民国。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在技术上实现了从抛秧种植到移秧种植方法的转变。移秧种植方法不仅节约了一半种子,产量还提高了不少。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曾经专门对这个移秧种植方法进行了记载和推广。何况,他现在听到这革命性的技术竟是老朱本人发明的,老朱对华夏还是有贡献的。辽王插着插着,渐渐放慢了速度。尽管如此,老朱还是被远远落在后面,毕竟年纪太大了。还是辽王侧妃明月机灵,来了一招撒孩为兵,让鲁王和含山带着三个葫芦娃一起跑到水田里去劝老朱,这个喊“父皇”,那几个喊“皇爷爷”,小手还左摇右拽的。老朱哭笑不得,一把老骨头不散架也差点被摇散架了。宁贵妃也跑了上来,劝道:“陛下,你是最厉害的皇帝,植儿也是最厉害的王爷,你俩较什么劲哩!含山和孙儿们还小,别让蚂蝗咬着了。”老朱这时也觉得有点无趣,关键是腰有点难受,一弯下,就直不起来,直起来,就弯不下去。真是岁月不饶人啊!不过他还是又坚持插了一柱香功夫的秧,秀了一下造反之前当农民的基本功,然后才厚着脸皮说道:“今天看在孙儿们的面上,这场比试就算了。”辽王正要上车,老朱突然又向远处喊道:“朱能你过来,你来评判一下,到底谁胜出?”朱能本来躲得远远的,害怕龙虎相斗飙他一身血。听到老朱给了这份光荣却又要命的差使后,只好硬着头皮走到水田中间,装模作样的把老朱和辽王插的秧苗该认认真真地都数了一遍。过了一会,他对百官大声宣布:“本场插秧比赛,陛下共插下秧苗八百颗。陛下春秋今天七十,辽王二十,辽王年青,所插秧苗理应为陛下三倍半,即两千八百颗。辽王实际所插秧苗只有两千六百颗,故本考官判陛下胜出。”老朱听自己获胜,脸上立马露出灿烂的笑容。护驾官兵也是山呼海啸起来:“万岁!万岁!万岁!”朱能不由为自己破了这个必死局暗自高兴,擦了擦脑门上的冷汗,扯着嗓门喊道:“陛下文治武功天下第一,爱民如子举世无双。”老朱听了这超级大马屁更高兴了,似乎那满脸褶子都迸发出万丈霞光来。看到朱能连续出彩,比赛现场的文武百官不由对这个行伍出身的朱能刮目相看。这家伙溜须拍马水平绝对不亚于打仗,如果进了朝堂,绝对会抢了自己的风头,以后还得防着点。此时正值插秧季节,周围十几里都是忙着插秧的农民。他们在远处听到这里吵吵嚷嚷半天,都来看热闹,被羽林军堵在警戒线外,这才知道是洪武皇帝陛下巡视到了辽东,而且亲自到田间地头体验稼穑艰辛。华夏的百姓都很朴实,听说皇帝在此,不由都跪倒在水田里,哗啦啦地一大片,又是一阵阵山呼万岁,经久不息。老朱听到后很是受用。什么是民意?这就是民意,平时微假装服私访,提前派人预演一下,发动一下,也收获不到真正的民意。但他似乎也有人在喊“辽王千岁”,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论风头,反正今天谁也抢不过自己,你爹就是你爹!:()去大明扶贫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