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久自行车的质量,肯定是没得说。
但这价格,利润也是明显不低。
在九五年之前,摩托车还没有普及,一直是自行车市场的天下。
周卫国骑着车,都想直接开一家造自行车的厂子,可惜囊中羞涩,先还是将服装厂办起来吧。
办厂第一步,肯定是场地。
周卫国骑车在县城外转了一圈,最终将地址确定在靠国道的地方。
产品生产出来以后,首先是做本地市场,但以后,肯定是要面向全市,再到全省,走向全国,运输问题必须提前考虑到。
这时候租房子,都是直接和单位或街道谈。
商品房这个概念虽然早已经提出来,但主要是针对外宾和华侨,换取外汇。
真正房地产在大城市开始兴起,还得大几年以后,现在大家都是等着单位分房,或者是以很少的租金租房住,很少有人住不起房。
周卫国花五元钱买了一包精品白沙香烟,将自行车停在街道办外面,大摇大摆的走了进去。
再过二三年,自行车停外面肯定是得上锁,但现在还没这个必要,县城里的治安还不错。
周卫国刚进门,就遇到了几个街道的人,看到他是骑自行车来,态度比较热情,有人主动带着他去了街道主任的办公室。
“你办厂,租几间小屋子也不够啊,我建议你还是去别处看看。”街道主任收了周卫国一根香烟,说话还是比较客气。
“规模暂时不会太大,一步步来,等稳定以后再扩张。”周卫国耐心解释道。
他也想一开始就搞几千亩的场地,将服装厂办成全国最大,可手里没钱啊。
“从小作坊做起,脚踏实地,挺不错!”
“行,你要的那十间空屋子,我就做主租给你了,租金一个月三十元,一个季度一交。”街道主任报的价格,属于正常价格。
“主任,再抽根烟。”周卫国再次给对方递了一根烟过去。
昨天做的局得了一百五,江建军之前给了十元,但已经花完了。
他的心理预期是租金一个月一交,先只交二十元,这样手里还能剩下差不多三十元。
“价格是公家规定的价格,钱得上交,我没办法帮你。”对方抬手表示拒绝敬烟。
租房给周卫国办小作坊,发展民营经济,是这几年已经不反对的大形势,但他和周卫国无亲无故,去牺牲街道的利益支持,这没理由。
周卫国在又磨了一会嘴皮子没用以后,还是选择了签合同。
以剩下的大半包烟为代价,争取到了租金一个月一交的条件。
合同签订,三十元交出去,他手里就只剩下不到二十元,以及一笔一百元的债务。
场地,算是有了。
服装厂的名字,他也早确定好了,叫心怡服装厂。
但接下来,他还得搞定缝纫机,请工人做衣服,还有拿到布料才能正式生产,这全都需要钱。
周卫国从街道办出来,琢磨了一会,决定再大胆一些。
他现在的做法,还是有点太保守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