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瑁案这样轰动全国的大案,似乎也变得微不足道了。
要问为什么?
反正被杀的又不是我,科举可是和我息息相关。
阴暗一点想,官位就那么多,不狠狠杀一批,哪有我们的位置。
随后更多更详细的消息传出。
礼部侍郎公孙聪率先上书,请求重启科举。
刹那间,公孙侍郎成为了读书人口中的好官,万民表率楷模。
声望过了朝中的名臣大儒。
科举改制的消息也随后传出?
什么,考中之后要先当两年刀笔吏?
这……我辈读书人岂能……岂能不体谅圣意。
这个法子好啊,我们一定好好干。
什么,按照省府划分名额?
这个法子……这个法子也好啊,照顾贫困地区的读书人,陛下泽披天下啊。
什么,你不同意?
打死你个乱臣贼子。
读书人群体完全没有任何意见,全盘接受了新的科举制度。
少数有意见的人,也迅被别的读书人给镇压了。总之一句话,谁敢阻挠本次科举重启,谁就是罪人。
礼部那边只用两天就拟定了具体的方略,并呈报内阁。
其实内阁的办公地点,就是原来四辅官的办公房。
只是换了个名字,换了几个人,略微修改了几条制度而已。
再加上又有两个原四辅官以老带新,内阁很顺滑的就接手了政务。
一切看起来都没有什么改变。
但朱标却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轻松。
自从丞相制度废除,政务基本上都是朱元璋和他两个人处理。
那么多奏疏,也都是爷儿俩批阅。
朱标都已经不知道自己多久没有休息过了。
但现在,他却有了一种惬意的感觉。
奏疏由七位内阁学士先行批阅,画出重点,给出解决的办法,然后呈报给他批阅。
减轻了他七成的工作量。
现在他可以坐在椅子上,悠哉的喝着茶,看着七人工作。
只需最后复核批复,然后呈送给皇帝老爹。
嗯,其实也就是走个过程,除了一些重大事项,基本都是他说啥就是啥。
想必这会儿老爹都要闲的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