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东周列国志序文言文翻译 > 第113章 晋文公勤王(第1页)

第113章 晋文公勤王(第1页)

公元前636年。周襄王弟弟甘公带(王子带)与王后叔隗私通,事情败露后逃奔翟国,引来翟国军队攻陷京城,救出叔隗,自立为王。京城百姓人心怨愤,太叔(甘公带)与叔隗前往温地居住,大兴土木,日夜取乐。都城内的国事,都委托周、召二公料理,名义上是王,实际上从未与臣民接触。原伯贯逃往原城去了。周襄王逃出都城洛阳,虽然想要投奔郑国,但心中还不确定郑伯会持什么态度。来到泛地,暂时停留在此。大夫左鄢父上奏说:“王上不必伤心,赶紧向诸侯告难,料想诸侯不会坐视不管的。”注:1【温地:河南焦作市温县】2【原城:河南济源市】3【泛地:fandi,河南襄城县南】4【告难:告急,天子有难向诸侯告急救助】周襄王于是亲自草拟告急书信,派人分别送往齐、宋、陈、郑、卫诸国。书略曰:不谷不德,得罪于母之宠子弟带,越在郑地汜。敢告。注:【不谷:《左传》孔颖达疏:“《老子》曰:‘孤、寡、不谷,王侯之谦称也。’《曲礼》云:‘诸侯与民言,自称寡人;庶方小诸侯自称曰孤;其在四夷,虽大曰子;於内,自称不谷’。越在:流亡、颠沛于。”】简师父上奏说:“如今诸侯有志于做伯主(霸主)的,只有秦、晋两国。秦有蹇叔、百里奚、公孙枝等众位贤德人士治理国家;晋有赵衰、狐偃、胥臣(臼季)等贤臣辅佐,必能劝说他们的君主以大义前来勤王,其他的国家都指望不上。”周襄王就派简师父去晋国送信,派左鄢父去秦国送信。且说郑文公听说周襄王来到本国地界的泛地停留住下了,就笑着说:“天子今天才知道翟国还不如我郑国了吧。”马上就派工匠前往泛地建筑馆舍,亲自前来照顾周襄王的日常生活,一切供应,不敢偷工减料,都按照高等级对待。周襄王见到郑文公,脸上现出惭愧的神色。鲁、宋诸国,也都派来使臣问安,都带来了丰厚的物资,只有卫文公(毁)没来。鲁大夫藏孙辰,字文仲,听说卫文公没来,叹道:“卫侯就要死了。诸侯之所以有周王,就像树有根、水有源的道理啊。树无根必枯,水无源必竭,这不就是要死了么(不死何为)?”注:【藏孙辰:字文仲,鲁国着名大夫,曾主持鲁政多年。藏孙为氏,辰为名。以立言不朽着称】这是发生在周襄王十八年,公元前636年,冬十月的事。注:【周襄王十八年:应为十六年,《东周列国志》原文有误】到了明年(公元前635年)春,卫文公薨,世子郑即位,史称卫成公。注:【卫成公:姬郑,名郑,公元前634年-公元前600年在位,在位35年】再说简师父奉命来到晋国。晋文公向狐偃问计,狐偃回答说:“当年齐桓公之所以能统领诸侯,就是遵循尊王攘夷的思想。况且晋国好几次更换君主,老百姓都习以为常了,不知道有君臣的大义了。主公何不讨伐太叔之罪,而帮助周王复位,让民众知道周王不可以存在两个?文侯辅周之勋,光武公启晋之烈,都在于此。如果晋国不帮助周王复位,秦国必然会做到的,那样的话,霸主的大业就单独归秦国了。”注:【文侯辅周之勋,光武公启晋之烈的故事:晋文侯,公元前805年-公元前746年,姬姓,名仇,晋穆侯之子,曲沃桓叔之兄,晋国第十一任君主。公元前781年,太子仇率兵夺回了被叔叔晋殇叔篡夺的君位。晋文侯十年,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攻下西周都城镐京,杀死周幽王和太子伯服,然后诸侯们拥立姬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而此时周幽王的残余势力,则拥立周幽王的另一个儿子姬余臣为王,史称周携王。周平王和周携王各自称王,周王朝出现二王并存的情形。在这个时刻,晋、秦、郑等国选择辅佐周平王。然后平王东迁,晋文侯同郑武公、秦襄公合力勤王,共同护卫平王完成东迁。护送平王东迁,都获得了天子的赏赐。晋文侯二十一年,公元前760年,晋文侯杀死了周携王,结束了周王室长达十年的二王并立的局面,稳定了东周初年的局势。史称“文侯勤王”。曲沃武公夺取了晋侯湣的位子,自立为武公(公元前715年-公元前677年),开脱了晋国基业。其父曲沃庄伯(公元前731年-公元前716年),其祖曲沃桓叔(公元前745年-公元前732年)。三代共为曲沃之主长达68年。从此晋国统一。晋献公(公元前676年-公元前651年),是晋武公之子。之后是晋献公的儿子奚齐、卓子、夷吾(晋惠公,公元前650年-公元前637年),夷吾儿子晋怀公,然后才是晋文公重耳(公元前636年-公元前628年)。】,!晋文公让太史郭偃占卜,郭偃说:“大吉。这是黄帝战于阪泉之兆。”注:1【阪泉:河北涿鹿县东南】2【阪泉之战,发生在三皇五帝时代。是皇帝和炎帝两部落联盟之间在阪泉进行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是黄帝统一华夏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对开启中华文明史和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具有重要意义。战争结果是黄帝部落获胜,确立了黄帝的领导地位,并形成了超越亲属部落联盟的新型联合体的雏形。】晋文公说:“这么大的功劳,我怎么敢跟黄帝比呢(寡人何敢当此)?”太史说:“周王室虽然衰落,天命没有改变。今天的周王,就如同古代的帝王。他肯定能够战胜叔带的(周室虽衰,天命未改。今之王,古之帝也。其克叔带必矣)。”晋文公又说:“再为我筮卜一下。”得《乾》下《离》上,《大有》之卦,第三爻动,变为《兑》下《离》上《睽》卦。郭偃解释说:“《大有》之九三云:‘公用享于天子’。战克而王享,吉莫大焉。《乾》为天,《离》为日,日丽于天,昭明之象。《乾》变而《兑》,《兑》为《泽》,《泽》在下,以当《离》日之照,是天子之恩光照临晋国。又何疑焉?”晋文公大悦,于是就检阅兵马(乃大阅车徒),分左右二军,任命赵衰为左军大将,魏犨为副将;郤溱(xiq)为右军大将,颠颉为副将。晋文公引领狐偃、栾枝等,左右策应。临出发时,河东(黄河东岸,晋国地盘)守将报告:“秦伯亲自统帅大军勤王,已经来到河上,很快就要渡河了。”狐偃上奏说:“秦公志在勤王,之所以屯兵在黄河边上,是因为前往东边的道路不通的缘故(所以顿兵河上者,为东道之不通故也),比如草中之戎,丽土之狄,都是车马必经之路,从来都没有与秦国有过交流,担心不是那么顺利,所以迟疑不敢前进。主公就派人行贿给两个夷人部落,告诉他们我们要借道前去勤王,两个夷人部落肯定听从,再派人去谢绝秦君,就说晋国已经派出军队,秦军就会撤回了。”注:1【草中之戎:今山西东部。《国语晋语四》:晋文公‘乃行贿与草中之戎与丽土之狄,以启东道’。韦昭曰:‘二邑戎、狄,间在晋东’】2【丽土之狄:春秋时期众狄之一部,亦称骊土之翟,分布于今山西晋城县南。丽土指骊戎故地,原居住于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后迁至山西晋城县,晋献公五年,公元前672年,晋灭骊戎,众狄入居骊戎故地】晋文公听从他的话,一方面派狐偃之子狐射姑,带着金帛,去向戎、狄两个部落行贿;另一方面,派胥臣(臼季)前往黄河边上谢绝秦国。胥臣拜见秦穆公,表达晋侯的意思:“天子避难逃亡在外,是您的忧愁,也是我家主公的忧愁,我家主公已经集结全国的兵力,代表您出面,已经很有胜算,不敢劳烦您的军队再走那么远了(天子蒙尘在外,君之忧,亦寡君之忧也,寡君已扫境内之师,代君之劳,已有成算,毋敢烦大军远涉)。”秦穆公说:“我就是担心晋君刚刚即位,军队还没有集结,所以才来到这里,以准备给天子解决困难,既然晋君已经限期起兵维护大义(克举大义),那我就静候佳音了。”蹇叔、百里奚都说:“晋侯想要独自获取大义的名号,用以压服诸侯,担心主公分走他的功业,所以派人来阻止我们的军队,不如乘势而下,共同迎接天子,这不是更好吗?”秦穆公说:“我也不是不知道勤王是件有功德的事,但东边道路不通,担心戎、狄从中作梗,晋国刚刚稳定政权,没有大的功劳拿什么安定国家,不如让他去做吧。”于是派公子絷随左鄢父来到泛地,问劳周襄王,秦穆公班师而回。胥臣回报秦君已退师,晋兵于是就前进,屯兵阳樊(河南济源县西南),阳樊守卫大臣苍葛出郊外劳军,晋文公派郤溱包围温邑(河南焦作市温县),派赵衰等前往泛地迎接周襄王。注:【阳樊:河南济源县西南。太行之南、黄河之北的阳邑,故曰阳樊)】周襄王于夏四月返回都城洛阳,周、召二公迎接入朝。温邑人们听说周王复位,就自发地组织起来攻击颓叔、桃子,把他俩杀死了,打开城门迎接晋军,太叔慌忙携带叔隗登上车子,想要逃跑投奔翟国,守门军士关闭城门不让他们离去,太叔仗剑砍倒数人,却被魏犨赶上,战不几合,被魏犨斩了。军士擒获叔隗,魏犨道:“这个淫妇留她何用?”命令军士乱箭射死。可怜如花夷女,与太叔半载欢娱,今日死于万箭之下。胡曾先生咏诗云:逐兄盗嫂据南阳,半载欢娱并罹殃。淫逆倘然无速报,世间不复有纲常。注:【南阳,古代地区名。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即济源至获嘉一带。温邑也在其中】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魏犨带着两人的尸体汇报郤溱,郤溱说:“为何不捉活的送给天子,让天子正法?”魏犨说:“天子避免有杀死弟弟的名声,愿意假借咱们的手,不如马上杀死为好。”郤溱叹息不已,就把二人的尸体埋在神农涧的旁边。注:【神农涧:位于今河南温县。相传上古神龙曾在此采药,以杖画地,遂成涧】安抚温邑百姓,并派人向阳樊告捷。晋文公听说已经把太叔和叔隗都杀了,就命令驾车亲自前往京城洛阳,朝见周王告捷。周襄王设宴款待,又拿出大量金帛赠给晋文公。晋文公再拜谢,说:“臣重耳不敢接受赏赐,但死后得用隧葬,臣沐恩于地下无穷矣!”注:【隧葬:suizang周代礼制规定,天子墓葬,使用隧道以通墓室;诸侯则只能用悬棺下葬至墓室】周襄王说:“先王礼制,以限隔上下(限制区分上下秩序),止有此生死之交(只不过这同生共死的交谊),朕不敢以私劳而乱大典,叔父大功,朕不敢忘。”注:【春秋战国时期,真正觊觎天子地位但又没有彻底灭周的事有三件:一,楚国派使臣到周王室,问鼎有多重,后来的成语“问鼎中原”,就是指称霸中原;二,就是晋文公这件事,申请自己死后按照天子的规格修建墓室;三,就是后来的秦武王来到周王室举鼎,能够举起象征秦国那个地方的鼎就拿走,结果被鼎砸伤,然后就死了。】于是割让畿内温、原、阳樊、攒茅四个地方,以益其封。注:1【畿内:国都附近的地方】2【温:河南焦作市温县】3【原:河南济源市】4【阳樊:河南济源县西南。太行之南、黄河之北的阳邑,故曰阳樊】5【攒茅:河南修武县西北】晋文公谢恩而退,百姓扶老携幼,填塞街市,争相来认识晋侯,叹道:“这是齐桓公复出了!”这是发生在公元前635年的事。:()东周列国志注释白话文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