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轻重之争
虽然由于在探月工程上投入了很多的资金和精力,大明海空军从60年代后期开始在新一代武器研发,项目上不得不更多的考虑到经费限制的因素和武器项目的消费比等问题(其他国家:这他妈是人话吗?)。
但是作为全世界资金最充沛、规模最庞大战斗力最强的空中力量,大明空军要列装数千架各种战术飞机,虽然说大明海军航空兵也被戏称为世界第三强的空中作战力量(第二是安联空军),但是海军航空兵一线舰载战术固定翼飞机也不过1500架左右,算上岸基航空兵的飞机海军航空兵的各种作战飞机也不过3000多架(不算直升机,因为直升机不是飞机),而相比之下这个数字甚至不如皇家空军的一线固定翼战斗机数量。
作为各种战术战略飞机总计超过19,000架的世界最强空军,即便是地主家的亲儿子之一,但是地主家这年头也没那么多的余粮啊。
由于大明自身的领土极为辽阔,而且作为联合国际最重要的常任理事国,大明也要在全球范围内执行众多的维和作战任务,因此空军先天的就对拥有更远航程更强挂载能力的重型飞机更有好感。
早在螺旋桨飞机鼎盛的三四十年代,大明空军最受欢迎的战斗机就是采用了双发布局的双头蛟龙重型战斗机,因为大明空军觉得这简直是一种全能飞机——飞行速度足够快,航程足够远,载荷足够大,结构足够坚固,火力足够强大,虽然机动性固然不能和那些轻型飞机相比,但是对于从30年代开始就追求能量空战理论的大明空军来说,不能绕圈或者滚转能力比较差并不是不能接受的缺陷,速度足够快、爬升和俯冲足够快,那就够了!
尤其是这种飞机在后来发现除了昼间空战之外,用来执行其他作战任务也是一把好手,毕竟两台发动机被布置在机翼上的两个短仓当中,整个机头空间都可以用来安装火炮或者是雷达,既是优秀的夜间战斗机,又是出色的攻击机。
在这款飞机上,设计人员尝试过各种各样的武器排列组合,6门20毫米机关炮、4门30毫米机关炮、两门40毫米自动炮或者干脆一门75毫米火炮都曾经被装上飞机过,到了后期甚至还给这架飞机安装了一门三管30毫米加特林炮,简直堪称史前A10。
在重型飞机上尝到甜头之后,大明空军在后来进入喷气时代之后,也一直都很追捧重型作战飞机,毕竟重型飞机能够携带更大尺寸的雷达,更多的燃油拥有更远的航程,能够控制更大范围的空域,执行更复杂的作战任务。
可是作为一等人的海军,在航空兵规模更小的情况下尚且都没有实现舰载机的全重型化(主要是现役的10条5万吨级的大型航母实在是不适合运作JF14),空军虽然做梦都想要把自己的作战飞机全部都换成战斗力更强的重型战斗机,但是这个梦想显然睡觉的时候做一做就行了,事实上,无论是从经费上还是从效率上来说这都是不可能、也是不明智的。
有些人总觉得空战就是一架战斗机飞到作战半径的数值上和对方的一架战斗机空战,因此这个所谓的由作战半径决定的“截击线”推得越远越好,由此来吹捧重型歼击机万能论,否定轻型歼击机作用。
但很可惜,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上皇家空军在实际上的运作当中,也逐渐发现了作战飞机战斗潜力系数当中的奥妙。
所谓的的战斗潜力系数其实就是两种毁伤情况的数学期望值之间的对比关系。
一种是在距起飞机场相应距离的空战中该机型预计对标准歼击机(敌机)造成的毁伤对比,另一种是在同样距离上标准歼击机(比如大明空军经典三代机J55E)预计对标准歼击编队(敌机)造成的毁伤。
比如,在四代重型战斗机JF-16与三代中型J55E进行的编队空战中,与抗击编队作战半径相同的距离上JF-16能够毁伤相当于1。18个战斗潜力单位的敌机(量化的数学期望值)。而在相同条件下一架J55E歼击机可以毁伤相当于0。17个战斗潜力单位的同样机型的敌机。
战斗潜力系数随作战距离变化并非固定值,而是一个可以求取的函数。
在实际作战距离为飞机标称作战半径的0。2到0。4时,即:设四代重型战斗机JF-16飞机标称作战半径为1000千米,则其在距离机场200到400千米的距离上作战时,其战斗潜力系数比在600千米距离上低约10%。
以J55E歼击机作为单位,即:在600千米距离上一架JF-16可以对3。85架J55E进行有效毁伤,但在200千米距离上则仅可以对3。46架J55E进行有效毁伤。
最重要的是,在战斗距离作战半径之比为0。6时,大明空军同样刚刚研制完成的JF17轻型战斗机,其战斗潜力系数居然与更贵、更重、更大的JF-16和HF14持平。
在通过一系列的演习和数据推演之后,大明空军当中的一部分指挥官意识到,盲目的追求全重型战斗机机队是不现实也不科学的,通过绘制各型飞机战斗潜力系数变化函数图可知,不同飞机战斗潜力系数优势区间不一样,为了达到在不同距离上压倒对方自距离前线不同方位机场起飞的歼击机的效果,需要将具有不同战斗潜力系数的歼击机进行搭配,取得最佳空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