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前朝行将覆灭,各地纷争动乱,高祖自黔中腹地起势,数月之内连下五城,待根基稳固,即开始挥兵向东,亦是如有天助般进展顺利。待到那次与颍川守军之战,高祖率部趁夜突袭,对方似乎未料到他们会这样迅猛地展开攻势,颍川外围守备在慌乱之下,竟真让他们攻入城内。高祖身边仅带了部分亲随,并不足以支撑太久,进入城内后,他立即掉头想要撤离,然而颍川城守军已重新集结,正赶往城门封锁围堵。高祖一行狼狈突围,所率部下折损颇多,而后仓惶退至南都城。颍川与南都分处颍水入江口岸的两侧,距离百余里,颍川守军紧追不舍,高祖被围困在南都城中,幸得援兵及时赶到,最后才能脱身。至于高祖突袭颍川城的原因,则记叙在另一册短书中。据传当时有外邦进贡的珍宝从宫库流出,高祖与定陵王麾下的颍川太守因争夺这批珍宝起了冲突。高祖听从谋臣劝谏,本欲放弃珍宝,免生事端,不料颍川太守亲手写了一篇檄文,大肆嘲讽高祖是个不知天高地厚、出身末流的武夫,又将此檄文张贴在城门口,供来往众人阅看。彼时高祖年轻气盛,如何能忍下这般羞辱,当即率领部分亲随发动奇袭,意在给颍川太守一点教训。赵巽摸着下颌,说出心中的猜想:“行宫地底封存的,或许正是当年双方所争夺的那批珍宝。”闻灼提笔将书中记载抄录下来,一边应道:“从短书小传得来的线索,自然无从考证。是与不是,也只有打开宝库后才能知晓。”而伍宿和伍穹也已完成任务,几乎是同时赶回宅院复命。经伍宿查证,库门上设置的机关是溶蛊锁无误,据孔洞中残留的些微陈年血渍来看,的确有人曾试图导入鲜血以打开机关。伍宿又将重新绘制的行宫地底线路图呈给赵巽,详细解释图纸中的修改补充之处。赵巽听着伍宿的回禀,目光却频频从桌案上的路线图移开,看向坐在对面的闻灼,显然对那封关于卢歧身份的回信十分在意。闻灼已看完了回信的内容,抬头正对上他探究的眼神,不由得勾唇轻笑。赵巽咳嗽了一声,摆手示意伍宿伍穹二人退出去,才问道:“信里写了什么?”“卢歧确实并非先帝的孩子。”赵巽暗自松了口气,却又听闻灼说道:“不过若真论起辈分,她却算得上是你的长辈。”《title》作者:author文案:desc☆、当年摄政王赴北苑秋狩,曾在途中下榻德隆知府余昉的官邸。余昉其人不善逢迎侍候,是个正派的老实人,手底下的副官却别有用心,晚宴时故意在摄政王跟前提及余昉的妹妹生得如何花容月貌。摄政王酒后微醺,打趣似的问余昉是否想做自己的妻舅。原本不过是一句玩笑话,余昉却当即指责那副官多话无状,辱没了自家妹妹的清誉。席上众人纷纷噤声,气氛登时凝重起来。而坐在主位的摄政王脸色丝毫不变,甚至抚掌笑了两声,道余昉果然是真性情,令人将那副官以犯上罪带走处置。本以为这事就此揭过,怎料隔日余昉便接到谕令,为免因昨日之事损害余昉妹妹的清誉,摄政王决定娶她作侧妃。谕令上的理由冠冕堂皇,既显出摄政王的体贴宽仁,又借此敲打了余昉等昨夜列席众人,不留任何话柄。而余昉的妹妹其实早与青梅竹马结有婚约,仍是养在深闺的年纪,如何能承受这等突兀变故。余昉听令之时,摄政王一行却已经离城,他根本无法去求摄政王收回成命,若违抗不遵便是罪及满门。余昉咬着牙抖着手接了谕令文书,深恨因一时之气葬送了妹妹的终身,任他如何懊悔不甘,也只得看着宣令的那几人将自家妹妹带往京城王宫。之后幼主在北苑猎场意外坠马而亡,摄政王暗中返京,而远在襄阳封地的先帝得乌犀先生指点,以奉旨靖难保驾为由迅速起兵,消息很快在朝野内外传开,摄政王也因此错过了夺位时机。摄政王占据京畿,手握禁军兵权,起初较量的数月里占尽优势。来年开春不久,摄政王往襄阳调集万余士兵,欲一举攻破靖难军的后方阵地,然而这万余士兵在途中感染瘴气,战力折损过半,镇压不成,反被以逸待劳的襄阳守军击溃。经此一役,那些本就不满摄政王专权妄断的藩王和地方官开始有所行动,支持参与靖难的人渐增。入夏后又兼京畿周边旱涝之灾交替,百姓士兵陷于饥困。天时不利,人心动摇,到第三年时形势逆转,靖难军已逼近京畿。摄政王命其长子领数百军士留守京城,以暂时阻挡靖难军的追击,自己则携家眷和仍有用处的将臣贵族,在禁军精锐护卫下迅速向西北撤离。半个月后,先帝率军攻破城门,进城对各处进行搜查清理时,在王宫偏殿发现了一名昏倒在地的年轻女子,屋内有摇篮布偶等许多孩童用的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