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开着吉普车到了大哥院子的时候,李建国他们开拖拉机去打瓜时干活还没回来。
杜春芳正在灶台前烧火准备做饭。
和前世不一样,眼下李家是双眼灶,一灶焖饭一灶炒菜。
李龙下车看到后,急忙过去帮忙。
案子上准备的是俩菜,一大盘开剥处理好的鲫鱼,一盘切好的辣子西红柿和茄子,这道菜算平时大家吃的最多的。
家里种的是长茄子,那种圆茄子肉肉的,一大家子都不喜欢吃。
“你来,我烧火。”杜春芳一看小儿子回来了,立刻就让出了主厨的位置。她是有自知之明的,虽然也做饭,但这做饭的手艺是不如李龙的。
虽然杜春芳和梁月梅的观念都是一样,男人就不进厨房,但在北疆生活了两年,杜春芳现在略有点改变,还是吃的好点儿比较好。
这鱼她还能炖好,这炒菜她觉得自己真炒的不好吃。
那就让贤。
李龙乐了,接过铲子就开始操作起来。
炒辣子茄子西红柿,这道菜无认是拌面还是就着米饭吃都行,通常都是炒的很烂,特别是茄子几乎要成糊状最好。
炒的时候加的是夏天燷的荤油,里面还有成块的肉,味儿散出来更香。
“哟,小龙做饭了?这菜味道真香!”对门的6家两口子从地里回来,李龙分明看到马车上拉着两捆子芨芨草。
果然,大家都懂得先下手为强。
6大嫂的话让杜春芳都感觉脸上有光,反正小儿子干啥都行,后世那么多行的那句话就是给小儿子准备的。
6大嫂说完就牵着马车回院子了,6英明原本打算聊几句的,看李龙忙着炒菜,犹豫了一下还是回去了。
等李建国和梁月梅开着拖拉机回来的时候,李龙这边饭菜都已经做好。
这才几天没见,李建国又黑了一些。
北疆别的都好说,就是这阳光紫外线非常的强,特别是盛夏初秋,这时候也没啥防晒产品,在外面干活难免变成炭头模样。
哪怕男人戴草帽女人扎头巾,那也一样。只有秋后进入冬天,天天在屋子里,差不多一冬天能捂白一些。
不光这样,准噶尔盆地南缘这一片风也不小,风吹日晒的,人都略有点老相了。
也就越来越普及的机械化,算是把大家的面相给救一救,不然一到夏天,真不好看。
看到李龙在,看到桌子上被纱盘扣着饭菜,李建国和梁月梅都笑了,他们知道肯定是李龙炒的菜。
一家人热热闹闹的吃着饭,说着事情。
李龙也把扎大扫把的活到了的事情给说出来了。
“咱们队至少能扎三四千个。”李龙没说全数,“队里杆子肯定不够,我觉得大哥抽这两天有空还是去砍杆子,这样挣的钱多一些。”
扎扫把费时费力,扎一个扫把的时间,能砍五六个杆子了。如果附近合适的树多,砍十来根也够了。
扎大扫把同样需要准备原料,割芨芨草,刷草叶子等等。
芨芨草不可缺,杆子同样不可缺。
“好。”李建国说道,“那明天我就开拖拉机进山砍杆子去。”
饭还没吃完,那边6英明也过来了。
其实队里人都明白,这段时间如果没啥变化的话,扎大扫把的活就来了。
编抬把子的活是少数一些人干的,其他人就算羡慕也只能干瞪眼,毕竟人家最先照顾的肯定是自己人。
但扎大扫把这活大家都能干,像6家都已经开始割芨芨了。
毕竟芨芨草就那么多,你多割一点别人就少割一些。6英明聊了几句家常,说了一下打瓜的事情,这边也就吃完了。
收拾的事情梁月梅揽了过去,李龙他们就在棚下面坐着聊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