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里一村的历史五莲县许孟镇仁里村在镇驻地东2.5公里处,面对马耳山,北、东临马蹄河,西面傍岭,岭下有洼。村落地势平坦,呈长方形。居民高峰期,有千多户。据《五莲县地名志》载,元末明初,单姓迁此立村,以“仁德”、“兰花”之嘉言,取名仁兰。明朝中期,单姓衰亡,隋姓迁入。清雍正(1723—1736)年间,臧姓由诸城辛家窑迁入,渐渐兴旺。至清同治(1862—1875)年间,臧家有人做了官,嫌仁兰有“人烂”之意,改名仁里。仁里村解放前是诸城西南乡一座较大的地主庄园,有着“南有仁兰,北有巴山”的说法,特别是清朝中期,发展到鼎盛期,臧家子孙后代陆续中官,据不完全统计,有翰林院待诏一人,布政使司理问二人,布政使司经历二人,州同二人,知县二人,八品衔二人,九品衔二人,举人二人,监生二十人,附生十四人,教谕五人,秀才多人。例赠者,修职郎三人,文林郎三人,登仕郎二人,儒林郎八人。中官后各家争先恐后建房买地,设堂号,立铺号,全村共有七十二堂号,八大家,九大铺号。最大的地主望山堂(仁里首户)有地上千顷,佃户村有几十个。各堂号均四合大院,院内有台房、厅房、东西厢房、门楼高耸,朱门狮环,后有花园。大街上店铺座座,有卖肉的,卖菜的,做鞋的,理发的,烧茶水的,还有药房、木匠铺、杂货店等,好不繁荣。村的东西两头,均设有炮楼,村四周有围墙,墙下有濠沟,以防土匪骚扰。村西有道士庙一座,大殿飞檐琉瓦,雕梁画栋,庙内有泉一泓,常年不涸,清澈见底,故人们称其为龙王泉子,泉水谓之“圣水”,寺随起名为“圣水寺”,寺兴旺时,有道士数十名,香火兴盛。解放后,仁里村划归五莲县,为了管理方便,把仁里村划为三个行政村。全村共有44个姓,808户,2848人,耕地4022亩。仁里村与辛亥革命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推翻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运动,席卷全国,山东响应,当时诸城县有仁里村的臧汉臣积极参加。由于汉臣出生于仁里,又在辛亥革命中参与诸城独立而殉难,因而使诸城出了华东局。仁里村原在诸城就是有名的封建地主庄园村,1947年5月划归五莲后,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点村,1946年就进行了土改复查。1947年7月中央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以后,全县结合土改普遍进行整党,但由于对以前的“左”倾错误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对土改不彻底和党内不纯的状况估计过于严重,因而使“左”的错误进一步发展。1948年初,为贯彻《中共中央在老区和半老区进行土地改革工作与整党工作的指示》,中共中央华东局确定了五莲为实验县(华东地区唯一的实验县),自1948年2月至1949年2月,整整一年的时间,进行了试点工作。当时华东局组织委员会主任张鼎丞(曾任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员和华中军区司令员,大家习惯称呼张司令)就驻仁里村。同时中共五莲县委和县政府亦驻本村,领导全县工作。驻村后,张鼎丞同志作了大量的调查工作,纠正了土改工作中的一些“左”的做法,整顿了党的作风。在驻村工作中,爱护、教育、团结那时的基层干部,教育蓝宝森同志,是突出的一例,一时传为佳话。事情是这样的:以仁里村为点,工作团组织“贫农团”,对原来的区、乡、村干部进行“三整、三查”(整顿组织、整顿思想、整顿作风和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在帮助干部“三查中”,开始由于工作团不熟悉当地的具体情况,致使混进“贫农团”中的个别不良分子借“帮助”干部之名,行打击报复之实,使许多对党忠诚老实的好干部挨了批斗,蒙受了不白之冤,有的还被撤职反省。于是多数地方干部产生了不满情绪,纷纷撂挑子不干了,蓝宝森那时干治安工作,自然得罪了一些不务正业的人物,由于坏人谗言,蓝宝森挨了批斗,一气之下,他就不干了。他想:“按党的指示干了工作,还得挨整,谁去找那罪受。”于是,不是到坡里干活,就是找地方藏着,别叫工作团找着,来个爷娘不见面。这些新民主主义时期的干部,多数没文化,说不干了,还有股子牛劲。张司令了解这些情况后,先派纪涛同志找他谈。纪涛同志苦口婆心地谈了几个钟头,蓝也不回头,就是思想不通。后来,张司令听说蓝宝森同志思想还转不过来,就亲自出马,叫纪涛同志把蓝找到他的办公室,苦口婆心地说:“小蓝啊,我们的工作做得不好,你要多多原谅啊,也要多多帮助我们,听说你们基层的同志都撂挑子不干了,是真的吗?”这一问,蓝宝森道出了自己的委屈,张司令接着安慰说:“小蓝,你受委屈啦!”然后开导说:“干革命什么曲折都能遇到,在革命的道路上有顺利的大道,也有曲折的小路,有成功,也有失败,摔了跤,不能老趴在那里,要站起来继续革命。如果没有困难,没有曲折,要我们共产党人干什么。我们共产党员有个脾气,越是困难的工作,越要去干,你说对不?”一席话,使蓝宝森同志再也无法耍小孩子脾气了,觉得再不干,确实对不起张司令的一番心意,但总觉得有点别扭。张司令看出他的心事,接着说:“当然,工作团对待你们的方法是不妥当的,这个要纠正,可也要谅解他们。一是他们初来乍到,不熟悉这里的情况;二是个别不良人物打着贫农团的旗号,叫人一时分辨不清。这一搞使我们头脑更清醒了,有什么不好?就是你们吃了点苦头,能原谅他们吗?这个错在我身上,我要向你们检讨认错。”这时蓝宝森同志心悦诚服地一个劲地点头。张司令接着说:“将来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大家都过上好日子,这个胜利是干出来的,可不是等来的,撂挑子可不能撂倒蒋介石,只能给革命撂来损失,你说对不?咱的委屈总比前方同志们的牺牲代价要小得多,难道说怕牺牲就不去解放全国人民了吗?”蓝宝森听了这番话,心里彻底服了,觉得再不干的确对不住党的培养,这时也感到浑身充满了干劲和力量。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蓝宝森一干,带动了当时一批干部,所以此事也传遍了全县。接着,华东局在仁里村东的树林里开了“纠偏”大会,让蓝宝森在大会上发了言,与会人员情绪高涨,一致表示上下团结,共同搞好工作,张司令对会议的效果很满意。仁里村的干部解放前,仁里村的地主在经济上发展起来之后,渐渐地认识到文化的重要性,各家纷纷办私塾,让其子女学习各种科学知识,由于有文化,接受新思想教育,所以参加革命的不少。下面略作介绍:臧松年:在北京上学时,参加地下党。解放后,在上海任处级职务。“文革”期间曾回五莲的福禄头村避难,后又回上海。臧云衢:(1917—1985),1938年就参加革命活动。曾到过二师师部劝张步云投共产党。那是冒着很大危险的,幸亏没叫张步云杀掉。是他把其弟臧坤送入革命队伍的。后云衢随解放军南下,到了浙江省,任天台县粮食局局长(已故)。臧恩堂:1943年到县抗日革命政府工作,辗转五莲山、马耳山地区的宋家庄子、前后长城岭等村,后又到户部领导马耳山反扫荡,当时有颜科长、刘洪三、寇华、时经理等。解放后,曾任诸城县司法股长、胶河县秘书,即东县书记,胶州专署人民法院秘书等职,已故。1943年,他把儿子臧家瑞(号鸣亚),也送进了革命队伍,一直在部队从事文艺工作,现为作曲家。臧鸣亚的儿子臧雷,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被评为全国十大战斗英雄之一,现为师级干部。臧星望:本来和臧汉臣一家,分居后堂号为对山堂,他们两家的人,借助臧汉臣在外地的关系,在日本侵入东三省后,于1933年举家迁居外地参加革命工作。臧星望迁居北京,解放后从事教育工作,文革前曾任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长,现已离休。臧子望:1945年参加工作,一直从军,干军医(军衔正团级),曾在常熟市一所军医院工作。现已离休。臧坤:1928年2月生,1943年在五莲县北回头村完小毕业后,于1944年参加革命,先是报考了党在鲁南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滨海中学,同年底毕业分配工作,历任诸城县公安局文书、干事、股长,诸城县委组织部干部干事兼县直机关党总支书记。胶州地委组织部秘书,地委审干办公室主任。潍坊市委组织部长、市委副书记、市委书记,昌潍地委副书记、行署副专员。青岛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市长。山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他是中共十三大代表。是仁里村级别最高的干部。臧爱民:1952年8月生,1968年12月参加工作,197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3年8月在昌潍医学院毕业后,先后任教师、妇产科教研室主任、科研处医师、人事处副处长。1985年9月至1998年2月,先后任青岛市卫生局党委副书记、书记、书记兼局长,青岛市中医管理局局长。1998年3月后任青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是第七、八届市委委员(正厅级)。李志久,日照市人大副主任。刘志荣,在日照市工作,正处级。臧伟,大学学历,现任桓台县县长。臧新宇,研究生学历,在日照市工作,正处级。魏洪志,原五莲县物资局局长。蓝强,在日照市岚山区工作,作家。另外,现在外地工作的人员较多,厅级、处级、科级干部,专家、教授多人、博士六人,作家一人,不再例举。仁里村港台同胞臧家鼐:1938年,国民党骑兵师驻仁里村砚山堂。张师长到处搜罗人才,臧家鼐被吸收入伍。同年,开赴台儿庄,被编入59军张自忠部下,在师部任上尉电台台长,参加了痛击日寇的台儿庄战役。1949年随军去台湾,现住台北市,已退休。家中开有“三非实业有限公司”,经营广告业务。1988年、1990年曾两次回大陆探亲。臧健和(随母姓),臧坤的女外甥,她是一个自强不息的“女强人”,香港的“水饺皇后”,产品出口世界各地,她制作的速冻水饺,特别受到日本人的青睐。世界女企业家,省、市政协委员。她虽在青岛生人,老家却是仁里村,她曾两次回仁里。“文革”中,她作为下乡知识青年,回到仁里村,在劳动锻炼中,与周围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96年回仁里村,她已在香港成为企业家了。回仁里时,所有在“文革”期间对她有帮助的人,都分了港币,以表谢意。她这人好行善积德,2001年12月8日回青岛,她以母亲的名义向青岛市慈善总会捐款100万元人民币,建敬老院。她说:“我这样做是皆大欢喜,对政府算帮了点忙,对老人们尽了份孝心,对母亲,我也有了交代,对自己是今后努力的方向。”目前,在上海新建的水饺公司早已开张,产品对外出口。:()家乡美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