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谈分成,那制片成本肯定不能按35万算了,得加上路平安的编导片酬和特效费用,路平安依旧喊了50万的编导片酬,特效很少,就一个“彗星”,路平安喊了15万,凑了个整,刚好100万。
韩三品直接同意,100万成本实在不高,编导片酬也这符合路平安现在的编导身价,甚至还便宜了一点。
最终中影和路平安达成合作,首先定下的是100个拷贝盘,放在目前来说也就是四分之一左右的全国起映标准,以京城为主,辐射北方以及沿海几个主要城市,这些成本折算进入总成本,于是比例成了五五开分成,比上次四六分要好了一些,之后根据成绩再确定扩大多少规模,多出的成本依旧按这个比例各自承担,中影可以先垫。
而这只是发行,并不涉及其余版权。
合作聊完,韩三品接着问:“这片子要不要送欧洲三大?”
路平安点头道:“后天就会送去柏林。”
说起柏林,韩三品又问:“这次你的短片也要再去柏林冲奖对吧?”
“对。”
“有把握吗?”
“不清楚,但我觉得新的短片质量是要比《调音师》短片好的。”
韩三品当即便道,“那这片子就定档柏林电影节之后好了,要是你在柏林再拿奖那就借个东风,要是没能得奖那就提前做个看片会。”
“那就劳烦韩叔安排了。”
……
“我走了,你漫游别忘了开。”
机场,又一次送胡清泉去柏林送片之前,胡清泉对路平安笑着吩咐。
“知道啦,你也注意安全。”
“回去吧,忙你的去。”
胡清泉笑着转身,直到过了关路平安在离开机场。
回到家里,路平安规划接下来的事。
《彗星》总计用了35万,让路平安好好练了一次手。
未来这片子能打出多少票房和利润不知道。
但最坏的打算路平安已经做好。
大不了就是亏嘛,又能亏多少钱?
不过考虑到自己毕竟是一个导演,想要出头,必须要在票房和奖项两件事上做出成绩。
那么下一部片子就必须得考虑实际的问题了。
还是那个问题,冲奖,还是票房?
路平安没怎么犹豫就选了票房。
都快2002年了,以后对于导演的票房成绩会渐渐成为主流。
你能赚钱,你就是牛笔!
至于冲奖,当然也重要,所以路平安决定下一部商业片后再看情况要不要开文艺片大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