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重回年代赶海打猎 > 第704章 原创(第1页)

第704章 原创(第1页)

第7o4章原创

三楼,一间房足足占了半层,却也被陈凡安排得满满当当。

这里既是书房,也是摆放乐器的房间,另外还布置了一个角落安放了一张大床。

那张床本来是陈凡给自己准备的,看书或休闲的时候累了,就可以在这里休息一下,不用爬上爬下。可每次周亚丽过来,都会住在这里,便也兼了客房的功能。

与大床遥遥相对的一个角落里,摆放着花了22o块钱买回来的二手施坦威古董三角钢琴。

陈凡坐在后配的琴凳上,眼睛半睁半闭,手指在琴弦上跳动,弹出一串串优美的旋律。

两姐妹站在钢琴旁,互相依偎在一起,眼神里满是迷醉。

几分钟后,等琴声消失,她们依然沉浸在音乐声中,难以自拔。

直到一个声音响起。

“咦,今天竟然没有人鲜花绽放?”

姜丽丽回过神来,先是愣了愣,看见陈凡望着窗外,才不解地问道,“什么鲜花绽放?”

这大冬天的哪来的鲜花?

陈凡转过身来,“我说要是在广东,冬天也有鲜花。”

他也不想想,以前每次练乐器都是午后,那时候人家正睡午觉呢,他一会儿弹琴一会儿吹笛子,人家不鲜花绽放才怪。

这时姜甜甜也从音乐中醒转过来,感叹地说道,“难怪以前你不敢让小凡弹这支曲子。这种轻快的曲风,与现在严肃的音乐完全不是一个类别,反倒和私下里流传的邓丽君歌曲有点相似,很轻快、活泼。

也就是今年有不少歌曲被解禁,还有外面的磁带流进来,许多青年朋友都喜欢这种音乐,要不然还真不能让人听见。”

现在不是几十年后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凭借手机平台,一夜之间就能造出一个爆款来。

通信和交通的不便,决定了如今所有的爆红都不是一蹴而就。

人和歌是在79年火的没错,但在78年就已经有了苗头。

就在今年下半年,先由去广东出差的人、偷偷带回来一些从香港流进来的磁带,其中最多的就是邓丽君歌曲。

随后这些磁带通过年轻人的“录音机舞厅”得以迅传播,而最受欢迎的,便是邓丽君。如此你借我、我借他,磁带不够就想方设法托人从广东往回带。

等到明年,她的歌就会在全国范围内爆,人气高得可怕,如京城、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就是最先爆的地方。

结果在8o年的时候,部分音乐家在京城西山举行“西山会议”,将邓丽君的歌定义为靡靡之音,批判其破坏社会风气,甚至还有专家下场写文章,说歌词是黄颜色的。

有了这个作为基调,再加上对岸的一些骚操作,便形成了民间火爆、官媒不谈的格局。直到9o年代以后她才得以被解禁,可那时候她已经因为身体原因渐渐离开舞台,最后始终也没能过来演出,可惜。

等姐姐说完,姜丽丽轻轻点头,随即看向陈凡,眼里带着几分希冀,“那你在文艺联欢会上,表演这曲子?”

陈凡在琴键上按下几个音符,脸色似笑非笑,“这种曲风也只是在民间被接受而已,‘音乐家’们可不一定会接受哦。”

他可没忘记,明年一《乡恋》,随着电视风光片《三峡传说》的播出而红遍大江南北,可老百姓喜欢的东西,偏偏被一部分所谓的“音乐家”否定,非要说李谷一用的气声唱法是靡靡之音,简直荒唐之极。

哪怕李谷一自身底子硬,棒子没能打到她头上,却也被禁了歌曲。

没办法,后世看来极其荒唐的事情,在当前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是一部分“主流”。

所以在这几年里,既有餐馆里喝酒划拳的“改革”,也有对流行歌曲敌视的“保守”。

后来有些人评价这个时候的“摸着石头过河”是不负责任,但只有过来人才知道,当时如果不“摸着石头过河”,恐怕这条路还要更加艰难曲折。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