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所有人的意料,连中天如愿进入了全县的重点中学。
虽然成绩并不出众,但数学天分让他破格晋升。
百年老校在全县排名第一,全县学子和家中就称之为“一中”。
连中天的录取,令连老师一家增添了不少的喜气。
然而,喜气却并未冲淡贫困给这个家带来的压力。
冬天来临,红薯萝卜都已经入窖,冷空气也无情地灌进了这个家的窗户。
物质上的贫困,更催生了连家战胜困难的信心。
三月不知肉味,连二姐将白菜梗晒干收好,冬天了切成小段用水煮,居然也能煮出肉的味道来。
地里种的牛耳朵菜长,在天然绿肥的催促下,长得肥头大耳、绿油油的。
心灵手巧的连二姐,和母亲一道,将牛耳朵菜摘回来,再扯些野蒜子和着油渣剁碎作为酿心。
酿出来的牛耳朵味道十分的鲜美。
吃着这些菜,父母看在眼里,心里喜滋滋的。
马上要开学了,要想办法让这个最小了孩子长长膘。
连老师虽然懦弱,喜欢啰嗦,但还是勇敢地挑起了这个家。
下岗后,为了增加家里的收入,连老师学会了木工,还去贩卖了橘子。
种烤烟、卖树子,再后来,学会了进城做点小生意。
所有的这一些,都是为了改变家里的生活条件,优化一家人的生活状况。
为了凑齐连中天上一中的学费,连老师存了一年卖烤烟的钱,还卖掉了家里的一头猪。
进城的那一天,连老师挑着连中天的皮箱,沿着挑盐古道进城。
这里,曾经也是连老师进城读书的路。
所不同的是,这个时候的连中天,已经有鞋子穿了。
自己当时是光着脚进的城,肩上挂着老父亲织的一双草鞋,不过,连老师不舍得穿。
从光脚到有鞋穿,算是一大进步。
不过,与城里人相比,连中天的行头显得十分的寒酸。
校园果然十分的宽敞,不愧是一个县城最有名的中学。
新的学期,新的开始。
连中天已经长大成为了一个小后生。
作为村里惟一能进入县城一中读书的连中天,头顶着读书人的光环,自然也要有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