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人类未来技术 > 穆索里之旅(第1页)

穆索里之旅(第1页)

当天沈琳和夏雨绕着研究所大院走了一圈,两人边走边聊,虽然专业不同,但彼此都对对方的领域颇有兴趣,所以十分投机。中午两人一块用餐后,约好明天一起去德拉敦往北30公里的穆索里游玩。

第二天一大早,俩人沿着穆索里路驱车向北,从平地驶入山谷,一路蜿蜒曲折往上,经过一个半小时终于到达穆索里。这座建在山脊上的小城,平均海拔在1800米到2300米之间,从山谷到山腰再到山顶,处处可见两三层高的平顶建筑,民居、神庙、教堂甚至政府办公楼掩映其中,高低不平的山势造就了建筑群层层叠叠的空间感。下车后,沿山脊向东踏步而行,不多久便登上枪山观景台,向右看去是一望无际的印度北部平原,德拉敦密密麻麻的城市建筑尽收眼底,向左望去是山峰叠着山峰,远处北方的高山冰川如同神女的清白脸颊让人心醉。坐在观景台上,沈琳指着远处的冰川问夏雨那些山峰的名字,夏雨告诉她那是列俄帕尔格阿勒峰,它的那一侧是祖国,往右沿着喜马拉雅山脉依次是本德尔本杰山、根戈德里冰川群峰、楠木达维德山、攀查术立峰等等。。。

介绍完后,俩人望着远处开始发呆放空,什么也不用想,什么也不用做,夏雨从包里取出相机给沈琳拍照,指向远方的一座雪山让她看过去。

沈琳看得认真,微风吹起她的短发,上午的阳光干净而热烈地亲吻在她的侧脸,时间仿佛在这一刻被定格,夏雨看着沈琳的轮廓一时不由得出了神,沈琳把帽檐压低免得阳光直射眼睛,转头看见夏雨呆呆的样子忍不住笑出声:“你怎么啦,发呆啊?”说着便从口袋里掏出纸巾递给夏雨,“呐,擦擦?”

“没,没有啊,擦,擦哪里??”夏雨一脸蒙圈问道。

“擦嘴角的口水还是额头的汗水,难道还要我帮你不成啊?”看着夏雨一瞬间通红的脸,沈琳不禁转过头偷笑。夏雨见被识破反倒厚脸皮起来,提出给她多拍几套,一会这个角度,一会那个姿势的指挥起来。大概过了一两个小时,俩人都玩尽兴了,沈琳朝观景台下面望去的同时给夏雨递了个眼神,“咱们继续走走吧?”,“行,听你的!”。

俩人继续沿路而下,路上行人稀少,两侧高大的云杉和冷杉遮挡了大部分阳光,呼吸着干净的空气俯瞰整座小城,十步一景,心情轻松极了。快到半山腰的时候碰见一家露天咖啡店,夏雨提议在这歇歇脚,沈琳轻轻点头。小店依山临崖而建,占据山腰一块不大的平台,店里并不十分宽敞,观景小院倒是较为精致,院边几张圆桌为待客观景之用,桌边围栏爬满盛开的粉白各色月季,枝蔓和花朵从围栏一直往外延申,努力地迎接阳光,吸取山里将散的薄雾。隐约可以听到林间瀑布飞驰而下的声音,目光顺着月季丛向远处看去,铺开的城镇和自然相互错落,让人不由分说地觉得这里风景独好的静谧。院门口歪歪斜斜地放着一俩满身泥土的蓝色越野摩托,似乎提示人们店主也有一颗不羁的心脏。夏雨给自己点了一杯冰美式,帮沈琳点了一杯茉莉姜茶,俩人共享一份薄饼配上黄油外加一些干果小吃,坐在椅子上肆意地享用时光。

夏雨想起沈琳昨天聊到的话题,就问她:“昨天谈到关于中印合作的医学项目第二部分是对种子作基因测序,按照我的理解,去火星直接带上植物种子是不是就可以直接培育了?为什么大费周章进行基因测序呢?”

沈琳列举了三点回答:第一,植物种类成千上万种,带种子去火星或者其他星球不仅要考虑种子的保存条件,还要专门预留很大的载荷,方案复杂且不够经济,只适用于少量种子用作试点。第二,地球的生态多样性的延续性一直存在不可控风险,尤其是一些珍贵动植物,基因工程能更好地保留它们的数据;第三,咱们国家已经研发出基于生物计算机进行植物DNA合成的万能培养基,它的存储单元可以存放几乎所有类型碱基的碱基库,用来合成任何想要的DNA分子,同时利用质粒和纳米机器人这种复合工具,携带合成好的DNA分子进入细胞内进行染色体表达,可以直接生成植物种子。也就是说只要拥有任何植物的生物学信息,不需要携带种子本身就能在外太空或者其他星球合成这些植物种子,再进行入土培育,当然如果需要对这些植物进行基因改良也没问题。夏雨听完豁然开朗,对这种方式赞不绝口。。

夏雨喝了口咖啡又问道:“那么人类呢?也能用这种方式进行跨行星繁殖吗?”

沈琳回答:“理论上动物或者人类使用的是克隆技术,也就是体细胞核移植,但无性繁殖的缺点很多,不仅无法保证基因不突变和表观遗传正常,而且极易引起伦理道德方面巨大的社会问题。另外就是技术相对成熟的体外人工胚胎技术,也是经过了至少10到15年的发展,才在部分人口资源紧缺或者男女很不均衡的国家进行规模化运用,目前国外第一代体外人工胚胎孕育的孩子大都35到40岁区间,约数十万人。他她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需要依靠政府提供药物治疗基因突变引起的肿瘤类疾病,或者由环境因素诱发的一些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等等;第二代体外人工胚胎孕育的孩子大都18到23岁区间,约数百万人,幸运的是,第二代孩子从追踪数据上来看总体是健康的,并且第三代体外人工胚胎也已经面世。尽管如此,世卫组织(WHO)和联合国人口司(UNPD)仍然不推荐大规模采用这种技术,而是提倡人们以自然受孕为主要的生育方式,其次是基因人工优选的方式;”

说到这沈琳喝了口茶,看着陷入思考的夏雨,“你想什么呢?”夏雨说:“五年前我还在上学的时候,基因优选人和接受脑机接口的碳-硅基人加起来已经占到全球人类的60%,人类在某种意义就像植物种子,大多数为转基因;像你我这种原生人类,是不是终将被淘汰以至于彻底消失呢?”沈琳略微思考后笑着说到:“随遇而安吧,再发达的科技,再优选的人类,都不可能完全消除患病风险,没了健康一切都是徒劳,你说呢?”,夏雨点点头,他看得出来对沈琳而言,活在当下最重要。沈琳告诉夏雨自己想在业余时间做一个基于AI大模型的中医诊疗项目,夏雨听完很兴奋,觉得这事十分靠谱而且刚好涉及到自己的专业能力,毫不犹豫地表示自己也想加入,于是俩人一拍即合,沈琳负责整理模型训练所需的中医文献语料库,夏雨负责基础模型的选择及其优化设计,至于训练平台和训练设备,自己公司就有现成的。

咖啡店逗留了几个小时,俩人定好酒店开始下山休整,不多久便到达山脚,天空依然明媚,一丝寒意悄然袭来,沈琳不自觉地把上衣拉链往上紧了紧,向右望去原来太阳已翻到了山的另一侧,远处的两排缆车凌空而立,抬头往上看去,数十个两两相距约四五米的红色厢体不紧不慢地上下交替行进着,在山腰往上的某个位置突然反射出耀眼的金光,预示着太阳尚未走远。厢体的凸型曲面让金光的反射忽明忽暗,似两排点点星光上下闪烁、交汇,直至消失在山顶与天际融为一体。沈琳用手肘碰了碰夏雨:“喂,快看,你说那像什么?”夏雨顺着沈琳目光放眼望去,惊讶道:“星链!”“星链!”沈琳也几乎同时说到。他们相视一笑,突如其来的默契似乎印证了某种恰如其分。

晚上,天朗气清,繁星点点,银河渐现。酒店顶层套房的露天大阳台,夏雨和沈琳饭后来这看星星,由于温度太低,不得不问酒店多拿两套棉被和毛毯,躺在躺椅上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厚实的像两只露头望着天空的企鹅。二人望着天空,内心只觉不住的震撼,除了银河的星星,人造卫星简直已经铺满了天空,它们不断地运动、闪烁、交汇,为地球提供高速不间断的卫星网络服务;如果说下午看到的景象是惊喜,晚上的景象可以说让人震撼之余不禁后背发凉,仿佛并非置身于星空之下,而是置身于星空之上,仿佛自己随时可能坠落进这片星空。太空叉公司早在四十年前就完成了星链完整版部署,分别在近地轨道和极低地球轨道的数千个卫星平面上,部署超过4。2万颗高性能通信卫星;而中国也紧随其后,在35年前完成了中国版的星链系统,约13000颗卫星分布在距地面590公里至1200公里的低轨道;由于卫星寿命有限,每次发射的卫星每五到七年就会重新更换一批,而它们之间的代差已经相差了四五代,因为在所有卫星组网完成之前,每年发射的卫星基本都会经历若干升级迭代,组网全部完成时,第一批发射的卫星也已经替换成最新版。夏雨告诉沈琳,目前太空叉的卫星已经经历了超过35次迭代,而中国的卫星也经历超过30次升级。

其实早在四十多年前的那场俄乌战争,星链已经开始发挥它‘游戏改变者’的作用,帮助乌军在劣势局面下建立通信网络,给俄军的军事据点造成多次巨大损失;如今两人身在这座紧挨中印边境的军事小镇,望着天上分别为中国和印度提供服务的卫星网,隐约想起多年前两国因为地缘政治而引起的数次边界争端,不由感慨和平来之不易,它必须来自对等的军事实力和相互尊重的国际关系。

夏雨继续道:“如今,太空叉公司的创始人Elon已经如愿拥有了他的火星城市,大概三十年前,随着太空叉在火星上建成它的第一个火箭发射基地,如今火星版的星链也小规模组网成功”;“听说咱们国家好像也在快速跟进”沈琳接话道,“佩服Elon的眼光,他从哪获得星链的灵感呢?”“我想应该是一本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Elon曾说这是一本伪装成科幻小说的哲学书,我想星链应该是效仿书里一颗非常古老的行星——马格里西亚所拥有的一套行星防御系统,相对而言火星版星链其实是火星的预警系统,用来宣誓对火星拥有主权的最好的象征;还有一点,小说里提到的银河帝国政府总统赞法德,他的大脑一部分算力被圈禁起来计算别的问题而他自己并不知道这点,我猜Elon做脑机接口公司的灵感应该也许同样来源于此吧。”

沈琳听到这,不禁觉得眼前的星空离自己更加近了,于是挪了挪身体,试图让重力的触感抵消这种微妙的幻觉,同时转头对着夏雨夸道:“你不仅懂计算机,还能在科幻和现实中间找到某种历史线索,这真的很棒!”夏雨听到她夸自己,内心狂喜道:“不简单啊,你懂我!而且你知道嘛,《银河系漫游指南》是1979年出版的小说,还有一部1997年上映的科幻片《千钧一发》——也叫《戛塔卡》,里面的两个剧情让我同样记忆深刻。第一个是基因优选之人才能上太空,这一点就好比现在火星上的人类有很多基因优选人或者脑机接口人一样,尽管火星也有一部分地球原生人类;第二个场景是男主角Vi在发射基地旁透过房间的玻璃穹顶认真观看发射基地腾空而起的火箭,那是他一直以来的太空梦,在那里他的女友和他发生了一场对话,Irene:Howmanylaunchesarethereinaday?Adozen?(每天发射多少次?一打?)Vi:Sometimesmore。(有时更多)Irene:Youretheonlyonewhowatcheseveryoneofthem。(只有你观看每一次发射);这里感动我最多的不是Vi对航天梦的执着,而是每天十二次以上的火箭发射频率,十分近似太空叉和我们国家主要的发射中心近二十年以来一直维持的、成熟的发射频率!和电影描述的时代背景一样,我们正处在真正意义上的’大航天时代’!”

“忙完这段时间我们去太空旅游怎么样?”沈琳问。

“一言为定?”夏雨反问到。

“一言为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