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武媚娘穿越 > 李弘降世李忠立为太子(第1页)

李弘降世李忠立为太子(第1页)

弘农杨氏祖上也是阔过的,最鼎盛的时候是东汉时期,出了“四世三公”,即“关西孔子”杨震、其子杨秉、其孙杨赐、其重孙杨彪。单说杨震,可能有些陌生,但是他的“四知却金”的故事却流传至今。

这个故事讲的是杨震升迁东莱郡太守,赴任途中经过昌邑。而昌邑县令是他曾举荐的秀才王密。王密夜里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还说“夜里没人会知道这件事”。而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后汉书》)

闲话作罢,回归正题。

尽管曾经显赫一时,如今的弘农杨氏也是落末了。否则,武昭仪的母亲杨氏,一个世家小姐,也不会嫁给二婚的武士彟。要知道,武士彟以前只是个买卖木材的商人,不过是做好了一笔政治投资,跃升为当朝新贵。

王皇后的母家,河东柳氏,其族人柳奭能凭借外甥女当上了皇后,一路升迁到中书侍郎。这例子摆在眼前,令朝中的弘农杨氏族人很难不动心。而且相比于王皇后背后强大的太原王氏,武昭仪背后可什么也没有。武昭仪和弘农杨氏联合,似乎是一件双赢的事儿。

但是,武昭仪的母亲杨氏却带回了“婉拒”的信息。

对此,弘农杨氏当前的顶梁柱们不置可否。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虽然武昭仪现在没有想要合作的念头,但是有她母亲杨氏这个血脉连接在,未来如果武昭仪生下皇子,想要争褚了,就得发展朝廷势力吧。等她在争褚里吃了瘪,自然会想起唯一可以依靠的母家。就算未来依旧不合作,也没必要得罪一个正受宠的妃嫔。

然而,家族里人多了,总有几个脑子不太清醒的家伙。弘农杨氏虽然不如以前了,但到底是一方望族。他们平日里享受着家族带来的荣耀和地位,目下无尘。当得知武昭仪婉拒合作的消息后,他们便对武昭仪心生不满和鄙夷。在狐朋狗友的酒宴上,在有心人的刻意引导下,他们说出了“武昭仪和母家关系冷淡”的消息,甚至还轻言“木材佬的女儿能有什么眼界?”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转天,“武昭仪和母家关系恶劣”的消息便传得满长安城都知道了。

对此,各方反应都值得说道说道。

弘农杨氏当前的顶梁柱们大多震怒,急切地联系武昭仪的母亲想要解释、补救一二。

寻常官员有的冷漠旁观,有的添油加醋,有的感叹“两方脑子都不太清醒”。当然也有人觉得无论如何,朝廷内外少些猖狂的外戚,总归是好事。

萧淑妃得知后,难得心情不错,讥讽道,“武氏到底是个尼姑,鼠目寸光。”

王皇后则暂且放下了心,觉得一个只知道邀宠的武昭仪不足为惧,于是对依旧每日前来拜见的武昭仪又有了好脸色,甚至宽慰她“无需忧心,好好养胎”。她心里感叹,到底是小门小户的出身,就算是走运得到了珍宝,也成不了事儿。

李治则在听闻这件事儿后,对武昭仪更加爱重了。即便是武昭仪现在身子不便,他也经常去她那儿纯休息。甚至对于一些朝堂上的事儿,李治也对她说得更多了。

武昭仪作为当事人,反而是反应最小的。面对母亲杨氏的愧疚,萧淑妃的鄙夷、王皇后的表面和善实则轻视、李治的爱重,她平静地接受着,既不争辩,也不卖惨。

杨春花作为旁观这一切的人,武昭仪给她的感觉就像是,早就知道会发生什么。甚至,她还算敏锐地察觉到武昭仪淡淡的愉悦。可能……这发生的一切比她预想的更得心意?

日子就这样平静地过着,而该来的纷争终究还是要来。

永徽三年,重新入宫一年多的武昭仪生下了她的长子,李弘。

“李弘”是个好名字,好到王皇后瞬间就看清了她以为的“安分守己,只知邀宠”的武昭仪的野心。不过,武昭仪现在也无所谓了,她已经顺利生下长子,又有李治的爱重与信任,是时候和王皇后掰掰手腕了。

好了,现在可以说说“李弘”这个名字了。

李弘是道教太上老君降世的化名。南北朝天师道道徒所作《老君变化无极经》中有言,“老君变化易身形……木子为姓讳弓口……”

“木子”合起来为“李”,“弓口”合起来为“弘”。

北魏道教领袖寇谦之所撰《老君音诵诫经》中有言,“老君当治,李弘应出。”

最重要的是,李唐以道教立国,以老子李耳为祖先。而李耳也是太上老君的化身。

从史料记载来看,武昭仪是非常重视文字的文化寓意的。从后期,她创造了个“曌”字来作为自己的名字,还三四年甚至一年就换个年号,便可见一斑。

因此,“李弘”这个名字绝不是随便起的。甚至可以明说,武昭仪对储君之位是很有想法的。

而李治既然同意了“李弘”这个名字,也暗示了他对武昭仪的支持。毕竟,武昭仪是他极为爱重的有名分的妃嫔,他是愿意给李弘这个争储机会的。而且他现在才25岁,未来如何发展,谁也说不定。

对此,王皇后怎么可能默不作声?即便没有李治的爱重,她背后可是有太原王氏和先皇留下的顾命大臣两大靠山,就算是李治现在也不敢和他们硬碰硬。

深觉受到欺骗和威胁的王皇后立刻做出反击。她背后的太原王氏和顾命大臣齐齐上书,请立李忠为太子。

这是李治登基的第三年,他所培养的势力尚且稚嫩。面对世家和朝臣撕开温和面具的步步紧逼,无论心有何想,他现在只能做出反应。

于是,永徽三年,李忠册立为皇太子。

就在王皇后、太原王氏、众顾命大臣们以为,这次斗争中最终还是他们取得了胜利的时候,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场斗争才刚刚开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