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有必要给工程队的车辆,添加一套新的散热系统了。”“还有在地面上的那台地热电机,也得转移到避难所内部。不然温度太高的话,迟早会出事。”
麻烦临头。
苏武开始考虑应对的办法。
安装新散热系统难度不高,在初级人工智能从网上下载的资料中,就有对应的全套设计图纸。
扔给工程机器人很快就能弄好。
难点在于新散热系统消耗的能源相当巨大。微型运输车上的电池,每一次用不了多久就需要重新充能。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话。”
“可以利用高能蓄电池组的无线充电功能。”
“只需要再给工程队的每台设备,都额外添加一个电力接收装置进行对接就行了。”
冥思苦想了一阵,苏武找到了方案。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这个世界的无线充电技术相当成熟。虽然没有生存点升级过的高能蓄电池组半径一百米无线传输那么夸张。但两者的原理基本一样,拿过来仅仅用于制作终端的电力接收装置,并没有什么问题。
解决了工程队的隐患。
想想暂时没有其它什么紧急的事情需要去做,苏武开始放大避难所的三维地图,打算趁着空闲的时间,对其宏观上的设计,进行查漏补缺。
一座以生存为主要目的的避难所。
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水,空气和安全。
水方面,避难所已经建立了从水源,过滤净化,存储,到传输的一整套供水流程。
但单单是供水还不够。还需要再加上对应的排水,污水处理,以及水质监测,才能构成完整的水循环体系。
这就要做到再建立一套独立的排水管道和多个细分的污水处理池。
用于对生活污水,以及未来可能产生的工业污水,实验室污水进行严格的区分和针对性的过滤净化。
同时从供水到排水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安装相应的电子设备,用于定期扫描和化验水质情况。
避免有外界的未知病毒和辐射物质,穿透过滤净化系统,偷渡进来。
空气方面,避难所已经安装了升级过的空气净化器。
理论上没有问题。
但空气净化器,毕竟是一件安装在避难所通风口位置的被动设备。反应具有一定的延迟。
如果出现了意外情况,比如避难所某处外壳墙体裂开,外界有毒和带辐射的物质集中涌入。
那在空气净化器处理之前,很可能就已经给避难所带来了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套遍及避难所各个角落,能够更加灵敏的监测空气中的异常成分,并作出及时应对,比如封闭空气异常区域周边通道的预警设备,来做为最后的保险。
至于安全。
解决了水和空气方面的隐患。
避难所剩下的最大的威胁,就只有火灾了。
这个相对简单。
无论是火源检测,还是自动灭火。在从网络上下载的资料库中,都有许多套成熟的应对方案。
甚至都不需要苏武额外花费生存点去升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