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不许说华文
泰国曼谷,访问团中所有人都沾了余切的光。一时间,全都忙着上泰国本地的媒体、报刊,这当然都有报酬。
余切本人更不用说,他已经连续数天出现在华人报刊的消息上。
此时,《出路》的小说单行本已经得到布,被各地读者一抢而尽,市面上到处是询问“哪里有《出路》”的读者,而书架上总是空空如也,售货员告诉读者,“这里没有《出路》,你只能另寻他路。”
一些急的没办法的读者,甚至想到了去大6抢购《出路》,顺便来一趟大6的寻根之旅,然后才得知,大6版本的《出路》还要等到下月初才行,因为大6正流行余切所写的“新现实三部曲”。
但他们误打误撞,把余切才布不久的《一代宗师》和《和你在一起》带回了东南亚,这又是另一场小说上的盛宴了。
而且,人们更喜欢带有强故事情节的小说。
无论是现在的《出路》,还是过去的《未婚妻的信》,乃至于更久远的《天若有情》,这都是能让人放不下手的小说。
余切在九龙城寨的一日游被反复提起,似乎所有人都不免被问到当天生了什么。
那一天的天气如何?
那一天的维多利亚港上,是否有奇怪的波浪?产生了不凡的金光?
访问团团长季线林,他在面向泰国公众的一个采访中表示:“那天没什么特别的,余切说他想要去九龙城寨看看,在这之前我没有听说过这个地方,我听说了之后,我也没想过能写出一篇小说来……然后他去了一趟回来,不久后,他写出了那篇小说。”
副团长赵朴初形容余切是“顿悟了”。
他用一个在泰国人人皆知的故事来描述当天的情况:“释迦摩尼快死亡的时候,来到一棵菩提树下静坐悟道,七天七夜、不眠不休,他悟道的那一瞬间是一瞬,在他的脑海里面,已经度过了整个宇宙。”
“而我们只看到了一瞬,因为我们没有悟道。”
“当然啊,余切自然不能和这样的大智慧相比,我是说,这样的情况在搞创作中是常见的……王勃写那个《滕王阁序》也一直被后人争论了许久,有人说王勃准备了好几年那一篇文章,刚好呈上去了,也有人说,王勃就是当时写出来的,谁知道呢?”
余切本人也被问到了这个问题。
他的答案是:“我没想到这篇小说能造成那么大的影响。”
他确实很惊讶,因为这一篇小说,远在蓉城的马识途给余切来了电话,只为了强调他这个事情做的高尚。
“余切,你原先和我在房间里面的对话,现在你已经做到了一些,我感到很欣慰,今早上我特地和钱忠书夫妇通话,说实在的,他们很羡慕我。”
余切说:“马老,其实这不是我最用心的一部小说。”
马识途说:“我知道,但你还记得那一面红旗吗?”
“渣滓洞那一面吗?”
“是的,就是那一面红旗。当时的地下党人得知新中国已经解放,却不知道红旗长什么样子,所以连夜绣出了这一面红旗,它虽然不是最完美的,却是这个暗无天日的空间里,升起的第一面旗帜。”余切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