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皇帝当的有点危险啊,禁军居然不归自己管!
又忧心了一秒后,随即摆平心态无所谓了,谁有能力谁就上吧。
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
反正这两个都是李家的子孙。
西汉
吕雉听得直皱眉头,宗室确实是个麻烦,必须让刘盈好好活着,至少多生几个孩子。
唐中宗时
太平公主冷笑一声,她顿觉自己真是太仁慈了。
早该知道,皇室哪有亲情可言,人人都为了一个皇位,争的头破血流,无情最是帝王家。
【七月,甲子日,有人告发太平公主欲谋反,李隆基迅速按计划行动,先斩杀太平公主阵营的两个将军,先定北军,随后诛杀几个宰相,完成斩首行动。
那在李隆基大杀特杀的时候,李旦这个皇帝再做什么呢?
李旦他登上了门楼。
李旦的本纪没有说明他为何登上门楼,但政变参与者郭元振的行状上写了:宫城大乱……睿宗闻东宫兵至,将欲投于楼下。
在其他人的传记里,也能发现一点蛛丝马迹:
《新唐书陆象先传》“初,难作,睿宗御承天楼,群臣稍集,帝麾曰:“助朕者留,不者去”
《旧唐书王琚传》“睿宗恐宫中有变,御承天门,号令南衙兵士以备非常。”】
第64章第64章
【提取关键词:“恐宫中有变,御承天门”、“助朕者留,不者去”、“令南衙兵士以备非常”、“将欲投于楼下”。
情况明晰了,原来是被儿子逼上门楼的。
李旦不想束手就擒交权,他想要召集南衙士兵做反抗,但注定无法成功。
因为陪他一起登上门楼,能号令南衙士兵、掌管朔方军的郭元振投靠了李隆基,上门楼是看住李旦别跳楼的,万一真跳下去,在史书留下一笔‘太上皇投于城下’,那可太难看了。
李旦被困在门楼上没有支援,李隆基则在杀完几个宰相后,大摇大摆,浑身带血地登上承天门楼,不知道和李旦说了什么,但用脚指头想也不是什么好话。
如果真是好话,那史书不得大书特书一番父慈子孝。
父子“友好交流”的第二天,李旦就下令所有大权移交李隆基,自己移居百福殿。】
唐中宗时
李显大笑一声,“好一个父慈子孝。”
被亲儿子逼上门楼,差点跳下去,弟弟李旦和侄子李隆基也不是一条心啊。
看别人笑话的李显大概是忘了,他自己也因为儿子李崇俊带兵政变,被逼得在宫里大逃亡。
大唐,天宝年间
此时的李隆基懵了,怎么回事?
他都没往史书里写这件事,后世人还能从行状里拼凑,非得探究到底不可吗?
【这个时候,太平公主在做什么呢?
史书载:太平公主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赐死于家。
李隆基甚至都没派兵搜捕太平公主,他控制住李旦,完成权力交接后就已经大获全胜了,直接等着太平公主自己回来。
很是嚣张,什么阳谋阴谋,都不如手里有刀好使。
成王败寇,时局转瞬逆转。
在出逃的那三日,太平公主在想什么呢?
她会在佛前祈愿重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