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靖不禁想起自己的岳父黄药师和恩师洪七公,心中油然而生一股亲切感。一灯大师与黄药师、洪七公齐名,皆为当世武林泰斗。
郭靖向来对这等前辈心怀敬仰,此刻更是将一灯大师视若亲近长辈。
他略一沉吟,心道:“大师智慧通达,何必有所隐瞒?”当下深吸一口气,正色道:“大师明鉴,弟子确有一事相告。”
郭靖深吸一口气,将近来江湖上沸沸扬扬的“三神器”之事,以及弥勒教主于凤年告知他的详情,一五一十地道来。
他语气时而凝重,时而疑惑,将那些纷繁复杂的传言和自己的困惑娓娓道出。
说到与黄蓉因此事起的争执时,郭靖不禁眉头紧蹙,声音中不觉带了几分苦涩。
“大师,这『三神器』之说,弟子实在难辨真伪。既担心蓉儿被人蒙骗,又怕自己孤陋寡闻,误解了天下大事。还望大师明示。”郭靖说完,恭敬地看着一灯大师,目光中既有对长辈的敬重,也带着几分迷茫与期盼。
一灯听罢,双目微阖。
片刻后,他睁眼望向郭靖,平静道:“万法缘起,皆有其因。执着有无,不见实相。”
郭靖闻言,不由得一怔:“大师,此话怎讲?”一灯微微颔首,目光深远,仿佛回忆起往事:“老衲年少之时,曾在天龙寺藏经阁偶然得见一卷奇书。此书隐于重重经卷之中,鲜为人知。其中有载,便提及这『三神器』之事。”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继续道,“书中言道,『三神器』乃天地灵秀所钟,每五百年现世一次。非凡俗之物,亦非常人可妄加揣测。”一灯话音方落,郭靖顿时心头一震,双目圆睁,难以置信地望着眼前这位德高望重的高僧。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内心的震撼,声音略显颤抖地问道:“大师,您的意思是……这『三神器』当真存在?”
一灯慈祥一笑:“佛经记载,必有其因。然而,万法皆空,有无之间,又岂能轻易断言?靖儿,你是聪慧之人,遇事多加思量,自能明辨是非。”郭靖听罢一灯大师之言,不由得陷入沉思。
他低垂着头,眉头紧蹙,心中翻腾不已。
倘若“三神器”当真存在,蓉儿种种异于常人之处,岂非都有了缘由?
她那聪颖绝伦的智慧,倾国倾城的容貌,那微微上翘的眼角,嘴角含笑的神韵……还有那夜温存,蓉儿的眉目含情,举止间那股说不尽、道不明的诱人之态……郭靖心头一震,忽又想起在竹林中碎布,于凤年的“此处仍有异香残留”……
种种迹象交织在心头,如同一张大网,将他的思绪牢牢缠住。
郭靖只觉得有个呼之欲出的答案在心底翻腾,却又不敢细想,不愿相信。他的心中五味杂陈,既有对真相的渴求,又有对未知的恐惧。
一灯大师见郭靖神色复杂,轻叹一声,慈祥而严肃地说道:“靖儿,天地万物,皆有其存在之理。蓉儿智慧超群,心思缜密,她所作所为,必有深意。你与她患难与共,更应彼此信任。”
他顿了顿,目光深邃地看着郭靖,继续道:“然而,眼下国难当头,蒙军压境。你身为襄阳守将,更应专注战事,不可为儿女私情乱了心智。”一灯大师说完,目光如炬,语重心长地道:“待到战事平定,自有时间与蓉儿坦诚相见。如今,当以大局为重。”
郭靖听闻一灯大师的言辞,心中如遭雷霆震荡,久久不能言语。
沉吟片刻,郭靖抬起头来,声音低沉而坚定:“大师教诲,弟子铭记于心。待到战事平定,必会与蓉儿详加言明。如今,唯有守土尽责,护我襄阳不失。”一灯大师目光中透出几分赞许,轻轻颔首,道:“你心中有此大义,正是国家的栋梁。去吧,前路虽险,因果自有定数,守住本心,方能迎难而上。”郭靖起身肃然道:“弟子谨遵教诲。”说完,他深深作了一揖,转身离去。
夜幕低垂,襄阳城内一片寂寂。
郭靖独自骑行,缓缓行于回府的街衢之上。
马蹄声声,踏碎一地月光。
郭靖神游天外,浑然不觉周遭事物。
直至城头火把明灭,忽而惊醒。
抬首望那一簇簇照亮城头的火光,郭靖默然良久,喃喃自语:“儿女情长,英雄气短。此时此刻,守土卫民,方是要务。”思及此,郭靖神色一凛,双腿一夹马腹,疾驰而去。
汉水沦陷后,蒙古大军迅速在对岸安营扎寨。
短短数日,汉水上已架起数座浮桥,铁骑辎重源源不断涌向襄阳。城外十里,蒙军连营结寨,旌旗蔽日,刀枪如林。
营中工匠昼夜不息,搭建营帐,竖起箭楼了望台。
粮草堆积如山,军械闪耀寒光。
更令人心惊的是那些庞大的攻城器械:巨型投石机、高耸的攻城塔,还有数不清的云梯、冲车。
蒙古斥候四处探查,为攻城做最后准备。
襄阳城危如累卵,将士却只能按兵不动。
宋军不善野战,唯有倚仗坚城固守,方可抵挡蒙古铁骑。
纵使眼看蒙军在城外耀武扬威,将士们也只能强压怒火,紧闭城门。如今汉水防线失守,襄阳成孤城,援军难至。
唯有凭借坚城,以逸待劳,方能与蒙军周旋。
三日后,蒙古大军对襄阳城发起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