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叶瑶觉得,桓吉以后一定会后悔,此刻他听从陈启等人的建议,与她们开战。
元盼雁则眯了眯眼,笑道:“谁知道他到底是怎么想得呢,或许他觉得,自己能打过咱们,还不会伤及元气。”
“他以为自己是武曲星下凡,能以一敌万吗?”
谢叶瑶毫不客气地嘲讽桓吉,桓吉想要赢,实在是很难,谢叶瑶自认自己有几分本事,但若她此刻身处桓吉的位置,她反正赢不了。
无论是兵力、武器、将领,桓吉一方,没有一点是占据优势的。
全面劣势的情况下,除非是天降流星雨,全砸谢叶瑶营账内,否则想要赢,太难了。
谢叶瑶不认为桓吉有那么好的运气。
“桓吉发家靠得就是那些世家,现在那些世家只想同宰相一较高下,拿桓吉当做借口罢了,桓吉是他们手中的挡箭牌,赢了皆大欢喜,输了,只有桓吉一人会死。他们定然是这样想。”
元盼雁眼底凶光渐起,那些人想得很好,但是,她们怎么会让那群人如愿呢?
此次大战,光死一个桓吉,如何叫天下人明白,江易周的虎须,不能轻触。
必须要用更多人的鲜血,方能震慑天下。
元盼雁和谢叶瑶想到一起去了,很快,军队到了地方,谢叶瑶开始进攻,桓吉守城。
桓吉本以为他依靠天险,还有城墙之力,就算兵力上稍稍差谢叶瑶一些,但也能对抗一二。
对,只是对抗,并不是要打赢。
他打不打得过,他自己心里还不知道嘛。
只是被手底下的世家架在这儿,上不去下不来,不得不开战罢了。
结果真到了开战的时候,桓吉明白了,他把对面想得弱了。
明明按照之前苏破玉在平州表现出来的实力,以及再之前,谢叶瑶攻打原州时的实力看,他还是有一定对抗的可能的,结果谁知道,这次谢叶瑶带来了新的武器。
不光是武器,还有盔甲和刀枪,在战场上,能增强每一个士兵能力的军械,全都进行了升级。
不仅如此,桓吉发现,谢叶瑶手底下应该是有能人,十分了解他这边的军师,每次军师们商量出一个对策,那边就会将计就计,或是设下圈套,等他们往里头钻。
关键是,那些圈套一设一个准儿,他都要怀疑自己手底下的军师,是不是有人通敌了。
不然怎么会每次都被人算计个正着呢?对面是他们肚子里的蛔虫不成!
如果元盼雁知道桓吉是这么想她的,她一定会被恶心得吃不下饭,并且让桓吉那边损失更多士兵,让桓吉心塞到睡不着觉。
这场战争,一打就是三个月。
漫长的冬日来临,连桓吉手底下习惯了天寒地冻的兵,都有些受不了那个低温,桓吉本以为谢叶瑶带来的兵,会更受不了。
京城冬天虽然也冷,但远没有西北寒冷,更不要说,谢叶瑶手底下还有不少长州和原州的兵,他们哪儿体会过天寒地冻的感觉啊。
谁知道,他的设想再一次落空。
谢叶瑶每次打仗,都十分富裕。
因为江易周一定会给她创造最好的条件。
江易周深知,打仗打得就是后勤,后勤不行,什么都不行,所以她要做好万全的准备,才会发兵。
这个道理,很多人都不明白,桓吉就是其中之一。
又或者是说,明白,却从来不会执行,因为想要打一个富裕的仗,可太难了,掏空一地税收都不一定能做到。
也就江易周这种,又有自己的产业,能赚钱,还能抄那些大氏族家的人,才能支撑起“富裕”的标准。
桓吉最后还是输了。
他最后弃城而逃,带着一百余亲卫,向更西的西边跑走,他不会投奔蛮族,只是暂时借一借蛮族的路,往更西,更落后的地方逃难去。
他不会将自己的性命,葬送在这里。
谢叶瑶知道他跑了,她没追。
桓吉在他身为西北将军的时候,非常重要,当他不再是将军,没办法得到其他人的拥护时,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以后有机会就将人抓回来,没机会就算了,只要桓吉有点儿眼力见,别没事儿就往江易周身上撞,谢叶瑶可以大发慈悲,放过这个昔日同僚。
真实情况是,西北边城的世家,因为桓吉的溃败,纷纷提前逃跑,谢叶瑶和元盼雁都很讨厌这些世家,所以将大部分兵力,都放在追赶那些世家大族之人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