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是一个龙行虎步的高大僧人,眼神深邃难测,自有一股令人崇慕的魅力,使人下意识判断出对方绝对是非凡之辈。
这种气概,当今的僧人里,罕见之至。
“徐青见过雄禅大师。”徐青一语道破来僧的身份,众社员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自然知晓雄禅何人。
更想不到,这位刚突破武圣不久,震动天下的当世绝顶人物,来到京城之后,竟然立马来拜见坐馆。
还得是坐馆有排面。
社员们与有荣焉。
他们之所以断定雄禅是立马过来的,盖因这等大人物的行踪,必定牵动京师,如果早就入京,他们不会不知晓,也不会没人来通报。
众人纷纷见礼,请雄禅上座。
此时此刻,厅内众人,也只有徐青陪坐,其他人都站着。
毕竟是当世武圣,社稷重器,他们便是考中三鼎甲,论身份地位和武圣也没法比。
毕竟儒家追求成圣。
而武圣能有一个“圣”字,足见地位。
雄禅笑道:“刚才公明说‘致良知’,敢问良知何来?”
徐青笑了笑,指着一位社员,“你来回答雄禅大师。”
那社员浑没想到坐馆会点中自己,颇是紧张和激动,但他能被徐青点中,自也有过人之处,说道:“良知从本性中来。”
他又接着提到,人的内心世界应当和天理合一,本心即是天理,亦是个人行为的准则,亦是人是非善恶的标准……
雄禅:“我佛慈悲,本性之说,实是与我禅宗的理念不谋而合。”
他接着提出佛性真如何梵我合一的理念,找到和徐青所提心学的锲合点。众人听他用禅学解释心学,饶有趣味的听着。
徐青也不打断阻止,等到雄禅说得兴尽,才对众社员道:“前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也向诸位说过,实践才能检验真理,但请大家也要记住另一句话。实践的前提是,搞明白我们是什么立场,并从这个立场出去实践。这和大师说的本性,实是不谋而合的。”
众社员听着有些糊涂。
雄禅所言的本性,显然是高于立场的,可是坐馆却说,立场与本性是相通的。
徐青也不解释,让众社员退下,等到大厅空下来,才对雄禅道:“大师真是欺负人,一来就想念歪我的经。”
雄禅笑道:“难道徐解元不觉得你这心学,流毒匪浅。一旦传播开来,今后不知道有多少人为自己做的祸事,从内心寻找借口,降低罪孽之感。”
徐青:“大师,咱们都是明白人。什么学问都是拿来用的,关键不在于道理,而在于拳头。难道今天儒家的学说和夫子创下的学说,能是一个意思吗?哪怕同样的话,许多都被曲解,并非夫子的本意。说到底都免不了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解决世上的苦难,靠的不是学说,而是实实在在授人以渔。所以我个人觉得,对错不重要,学会思考才是重要的。如果有社员用实实在在的例子反驳我,难道我会不高兴吗?”
雄禅闻言,不禁沉思。
他见过许多厉害的人物,但是像徐青这样,对经学话语权浑不在意的天纵之才,还是头一次见。
他其实不清楚,徐青是觉得自己根本没有领悟什么真正的大道学问,都是因地制宜的拿来主义,既然如此,根本就不用关心对错,只看有没有用便是。
而有没有用,自然要从个人立场出。
见得雄禅沉思,徐青内心非常欣喜,因为能对着一位武圣进行道心交锋,这种经验,比直接交手还要难得。
从另一方面而言,他也是输了不亏,赢了血赚,还不用担心肉搏受伤。
雄禅沉思一阵,自然反应过来,“公明,你要向我讨教武圣的心得经验,直接说便是,何必如此拐弯抹角。”
徐青微笑:“我是想获得击败大师的快感,而不是什么武圣心得体会。”
难道武圣的心得体会,直指的大道,能比上古诸子的微言大义更妙吗?那可不见得。
他开辟紫府,参悟元神之道以来,只抓住两件事。
其一是坚持道路;其二便是坚定本心。
这两件事,才是元神之道能否成就的关键。
本心不是虚妄的,而是实在的,立足于人世间,从自身出。没有立场的本心,那和石头是没有区别的。
雄禅闻言,不禁欣慰道:“公明有此气概,足见是能真正和我筹划大计击杀黑山老妖的人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