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说“朕赦你无罪,但说无妨。”
李诚儒慢慢抬头,看着皇帝。
“朕记得的你当时对朕说要参军时可不是现在这般性子,难不成几年边防抗战竟将你养成这么个瞻前顾后的性子?”皇帝指责道,又是一阵咳嗽。
“微臣不敢。”李诚儒说“四皇子乃是安妃所生,年龄最大,传言性格温和;八皇子乃是秦贵人所生,因其生母位分,故而听闻性格谨慎;至于十一皇子年纪最小乃是贤贵妃所生,前不久刚过13岁生辰。”
皇帝双手搭在桌上,眼睛微闭,旁边的烛火打在他的脸上,照的面色越发如金。
“臣为武将常年驻守边关,知之甚少,只知忠于皇上,忠于大乾。请皇上恕罪。”李诚儒说完跪倒,双手抵于额下,好一副忠心耿耿。
半晌皇帝睁眼,眼中精光闪烁。
“不愧是朕看重的将军。你,何罪之有。来人传旨!”
那一日皇帝连下两道圣旨,传旨的声音从乾清宫一直到宫门外,直至京都每一位百姓耳中。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少时登基,至今恐年岁已高,朕之三子各有贤能,然立太子关乎社稷安危,朕之皇十一子虽年岁尚幼,却是天资颇高,硕才兼备,大有乃父之风。
今册封皇十一子,季云鸿为太子。”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李氏人才辈出,李家长子李诚儒自幼参军,护国土完整,宣国力强大,朕感念之深,实乃股肱良臣。恐太子年幼,故加封李诚儒为当朝摄政王,待朕滨天辅佐天子,共理朝政,钦哉!”
透过乾清殿能看见四四方方的天,湛蓝无云,亦无风。
“诚儒,乾朝交给你了。”皇帝亲手把册封摄政王的圣旨放在李诚儒手心。
李诚儒弯着腰,“臣必当不负圣望。”
圣旨一下动荡不止,不管先前是何,往后朝臣能站的唯有皇十一子及新认摄政王——大将军李诚儒。
京都军营
“将军,国公府派人。”林北站在帐前,自那日将军接旨回来后,便一直呆在军营营帐中没有出来。
只是今日将军家里派人前来,不敢不报。
虽有嫌隙,但天下毕竟孝字为大,若是将军不回去不知市井小巷中又会传出什么污言秽语。
又等了一会还是没动静,林北看了眼躲在一旁的林冀等人,准备再问。
“将军,国公府来人,您……”
“不见,让他滚。”帐中终于传出声音。
“将军现在您正处于风口浪尖,若是国公府再传您不敬怕是不好。”林北说。
那一旁的林冀露出不屑,不是对林北而是李国公府,那个正室还在就在外养出一个比嫡子还大的外室子。
忽地帐帘被掀开,李诚儒穿戴整齐走出,他面无表情,唯有眉尾高挑“他不敢。”
“走,去北街。”李诚儒带着人从军营后绕出,等到李国公府来人知道将军不在军营时,他已经走远。
李诚儒穿戴一身利落束袖武士服,下身长袍开衩行动间颇有雷厉风行感。
北街还是一如既往热闹,并没有因为新册封太子及摄政王而有所变化,只是行走在市井间能够听到百姓谈论皆与此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