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逝,两个月的光阴转瞬即逝。自打苏北石与姜安民覆灭,在这短短两月之内,岳州大地被阴霾所笼罩,镇南军在这片土地上展开了一场又一场血腥的权力整合。岳山王姜安民虽已身死,他的旧部却如野草般分散在岳州各地。若不彻底清除这些隐患,徐平在岳州的统治恰如空中楼阁,随时可能崩塌。在他的排布下,唐禹驻守析津,以应对沦陷于南安的甘州。宇文萧驻守紫萍,居高临下虎视着奉天。而雍城则由许阳驻守,控制着整个清岳江的两岸。徐平领中军驻守岳山,杨定率部驻扎在飞云关外,随时准备兵发飞云,打通岳州和玉螭的阻隔。随着各方驻军的调配,徐平对姜安民的旧部展开极其残酷的镇压与清剿。镇南军所到之处,刀光剑影闪烁,喊杀声震得人耳鼓生疼。那些曾经追随姜安民的将领和兵卒,凡有负隅顽抗者,尽数血染沙场。也有不少旧臣在镇南军的围追堵截下走投无路,陆续被诛。每一场战斗结束,都意味着又一批岳州营的士卒消逝。岳州的土地被鲜血反复浇灌,四处散发着令人不适的血腥气息。然而,这群旧部的反抗并非毫无章法。一些零散势力开始暗中集结,他们利用熟悉的地形和民众掩护,与镇南军展开拉锯战。他们时常在夜色掩护下,突袭镇南军的营地,抢夺物资,杀死落单的兵卒。对此,徐平下令加强营地防御,设置重重陷阱,同时派出大量探马,深入山林和村落,搜寻这些反抗势力的踪迹。一旦发现,便将其彻底剿灭。在持续数月的清剿行动中,无数百姓受到牵连。为了找出隐藏的反抗者,郭子韬与宁武时常对村落进行搜查。稍有嫌疑之人,便会被带走审讯,遭受非人的折磨。乡间,许多家庭因此而支离破碎,亲人离散,哭声在岳州的每一个角落回荡。与此同时,徐平并未忘记向朝廷汇报自己的“功绩”。他让李正我准备好撰写两份呈表,一份送往大周,一份呈递给大梁。在给大周的奏折中,要言辞激昂的描述出自己如何率领镇南军浴血奋战,最终成功拿下岳州。将这场胜利描绘成自己为大周开疆拓土的功绩,希望得到隆圣帝的全力支持。同时也要上表了各部的军功,以及阵亡将士的抚恤。而给大梁朝廷的上表中,更要义正言辞的指责姜安民通敌叛国,声称自己为了大梁安危,不得不出手剿灭姜安民及其党羽。为了防止甘州的南安军趁机再进,还需表示自己将暂代姜安民驻守岳州,以确保大梁边境的稳定。李正我作为镇南军军师,在这段时间里忙得不可开交。在他看来,要想真正稳固己方在岳州的统治,不仅要靠武力镇压,还需要处理好此地的民生。李正我四处奔走,深入到岳州的各个城郡和乡村,安抚那些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他下令打开仓放粮,赈济那些饥寒交迫的民众,并且分发财帛,补偿因战乱损毁的稻田与庄稼。李正我承诺岳州的未来永不加赋,并且三年之内免除徭役与人丁税,会给岳州百姓一个相对安稳的生活。此行此举收效虽不大,各地的民怨与叛乱倒也在逐步减少。陆铮更是请来高人,模仿出姜安民的字迹,伪造了大量他通敌的书信。无论是真是假,无论百姓是否相信,起码明面上有番说辞。在岳王府覆灭之后,为了保住年幼的孤女,一位侧妃屈服于刀兵和酷刑之下,随同陆铮四处宣扬和坐实姜安民通敌的罪证。陆铮让人在岳州的城郡与大街小巷四处张贴布告,详细列举姜安民所谓的罪行,确保每一个百姓都能看到。不单如此,陆铮组织了大量所谓的“证人”,在公众场合讲述自己所知的姜安民通敌之事。这些“证人”或是被威逼利诱,或是为了苟延残喘。连月以来,在陆铮的刻意引导下,岳州百姓开始逐渐接受姜安民叛国的假象。当然,并非所有人都愿意相信这些虚假的言论。不少良知的百姓和士绅,对陆铮的说法提出许多异议。他们深知姜安民在岳州经略多年,深受百姓爱戴,不可能做出通敌叛国的事。这群人联合姜安民的故交试图站出来为之鸣冤叫屈,而迎接他们的却是镇南军冰冷的屠刀。凡是提出异议之人,无一例外,全都被冠以姜安民余党之罪,遭到残酷虐杀。岳州陷入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无论百姓还是商贾,无论孩童还是老者,众人噤若寒蝉,不敢再轻易发声。在这段时日里,徐平也在不断巩固自己在岳州的势力。他许以重利,联合起当地一些士族,重新任命了各级官员。这些新臣虽可辅助政务,兵权却被其部牢牢掌握,驻守各大郡城的将领把控着整个城郡的生杀大权。宇文萧等人严格执行着徐平和李正我的命令,对岳州的政治、经济和军事进行全面的改制。与此同时,徐平大力整顿营中,加强兵卒训练,提高军队战力。待到秋收一过,整合完投降的姜安民旧卒,便可再行增兵。只要岳州恢复稳定,重兵压境,飞云没有外军驰援,迟早会落入自己手中。:()枌榆草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