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班主任 > 160180(第23页)

160180(第23页)

王妈妈指的音乐老师,和高松然没什么关系,而是柳莉佳在运夏市的一位熟人。

那位于老师,是改革开放以来华国最早接触西方摇滚乐的前辈之一。年轻时也组过自己的乐团,后来,乐队成员分道扬镳,于老师又因为年轻时抽烟喝酒、生活习惯糟糕,身体垮了下来,无法支撑他继续演出活动了。

于是,他回到了家乡运夏市,以教音乐为生。

外行人,包括不少孩子家长都知道,这个于老师教吉他颇有一套。但只有柳莉佳这样的内行才清楚,于老师最擅长的不是吉他,而是架子鼓。

就这样,发现王笛喜欢敲鼓,柳莉佳便把王笛推荐到了于老师那里。

“哎呀,王笛妈妈,您这说的哪里话?王笛能跟现在这位于老师学架子鼓,说到底还是因为她自己在艺术节表现出众。特长的竹笛,征服了全场观众;业余爱好学的架子鼓,又那么出彩,这才赢得了,被三中邀请来的音乐界前辈的赏识,进而引荐给这位于老师的。”高松然声音中带着一丝笑意。

电话那头,王妈妈听起来很惊讶:“什么音乐界前辈?三中邀请来的?”

高松然猜测,这其中有关柳莉佳的弯弯绕,王笛可能都没和她妈妈细说过。每个星期去于老师那里练习敲鼓、每个晚上放学后订一间音乐教室,使用三中的架子鼓练习,王笛可能都会对母亲推说,这是高老师的人脉。

想到这儿,高松然苦笑一声。幸好王笛妈妈没有旗帜鲜明地反对她敲鼓,否则自己不得莫名其妙背上一口黑锅嘛。

高松然略带诧异地问:“哎,孩子回家没和您说吗?著名音乐制作人柳莉佳呀!”

为了不让王妈妈显得太难堪,有一种“你怎么对女儿一点不了解”的样子,高松然又连忙替她找补:“哦,当然,帮王笛和这位前辈联系都是通过我间接进行的,可能孩子不太清楚,以为架子鼓老师也是我给她介绍的吧。嗨,我就一新手老师,没那么多人脉。”

高松然自嘲一声,希望王妈妈不要感到尴尬。不过王妈妈非常坦诚,这让高松然有些不明白,她到底有没有为此尴尬过哪怕一秒钟的时间呢?

“高老师,说出来也不怕你笑话,我家孩子很少和我说学校里的事。不过,这也不能怪孩子。是我的错。”

错?难道真如自己猜想的那样,王笛和她妈妈之间的沟通出了什么问题吗?高松然心中暗道。

“高老师,关于我和孩子相处的一些心里话,我一直想找人说,可身边也没有合适的人可以倾诉。想来想去,也只有您这个班主任比较合适了。您关心孩子,又和我没有什么直接的利益冲突,如果您有几分钟,听听我的经历的话。”

家长愿意主动对自己敞开心扉,尤其是谈及家长和孩子之间微妙关系的话题,高松然怎么可能拒绝?也许这一番畅聊,就能让高松然明白王笛和母亲之间关系问题的症结所在?

“王笛很快就要过16岁生日了。而我呢,刚刚过了34岁生日。”王妈妈顿了顿,似乎期待着高松然的反应。

高松然并没有显露出任何的惊讶之情。一方面,是因为他从小道消息中已经听说了王笛母亲的一些过往,并不真的为此感到惊讶;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王笛母亲的尊重。

他只淡淡地说:“在家长会上见到您,就感觉您很年轻。就算年龄上去了,还是特立独行——也很酷啊。”

王妈妈轻声笑道:“小高老师,你嘴真甜。唉,事情是这样的,我小时候也不太懂事……”

王妈妈接下来讲述的,和高松然听到了八卦大差不离:花季少女年轻不懂事,早早生下孩子。随后与男友感情破裂,带着孩子远走高飞,独自抚养孩子长大。

这个故事的一些细节,却和高松然听说的略有差异。王笛的父母是同一个小镇上的青梅竹马不假,但双方的亲人都反对这段关系。

说好听点,两人都没考上高中,一起外出打工;说难听点,实际上是私奔了。

“我家在当地属于大户。明成祖朱棣把那片地分给了我家的祖上,我们王家就在那村子里扎下根来,一直繁衍生息,也看着家乡规模越来越大,从一个村子变成了小镇。孩子爸爸一家人,却是我们镇上的二代移民。我们上初中就开始谈恋爱,我家人从来没同意过。不光我家不同意,他家也不同意。他没考上高中,他家里人非说是我们早恋,是我耽误了他。两边都逼着我们分开。那会儿,我们也是年轻,胆子大,行动力强。约好了时间,拿了家里的几百块钱,就坐火车跑出来了。”

她叹了口气,继续道:“虽然人们常说,无论父母做了什么,孩子是无辜的。可是我生下这个孩子,也是有目的和私心的。”

高松然静静地听着,心情有些复杂。他开始理解王笛母亲当年的勇气和无奈,对她和王笛的微妙关系有了少许猜测。

第176章王妈妈的挣扎与痛苦

王妈妈生下这个女儿,一方面希望双方父母能同意她和小男友的事情,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拴住小男友的心。在镇上的中学里,大家的眼界有限,接触到的也都是镇上那些孩子,灰头土脸,不懂打扮。

然而,来到大城市,王妈妈自己就接触了不少新奇的东西。打工的厂里,还有年轻小伙追过她,都给谢绝了。

在当时的王妈妈看来,小男友可是这个世界最帅的男人,喜欢他的小姑娘肯定也不少。

她想,生个孩子,用当父亲的责任感拴住小男友的心,同时还能让双方父母看到木已成舟,生米已成熟饭,不同意也得同意了。

先斩后奏,简直是一箭双雕的好计策!

王妈妈怀孕后,小男友的反应让她感到欣慰。熬过了最开始的一阵惊慌,他承担了责任,没有任何提出“堕胎”两个字的迹象。

到了七个月,孩子已经成型后,他们才向双方父母说了这件事。尽管家里都气得要命,却也接受了这个现实。

只不过,王家说,这孩子不是婚生,王妈妈未婚先孕,祸害了王家在当地的名声,王家不会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小男友家倒是给了些支持,可就像王家父母当初反对他们谈恋爱时说的那样,这家是外地人,经济也不宽裕,家里也不只有小男友这一个孩子。

他们能给的经济支持有限得很。

突如其来的责任,让这个一家人年龄加起来还没有王妈妈一个人鞋码大的年轻家庭压力陡增。他们没有准备好承担责任,就必须要承担起这个责任。

就像高松然已经知道的那样,两人争吵不断,最终,王妈妈选择离开。

再次赌气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王妈妈依然过得十分艰难。一个人赚钱养家带孩子本就不易,尽管小男友和他家依然按时给予经济支持,但王妈妈总想证明些什么。

可是,还不到二十岁的她,想证明的东西却远远超过了自己当时的能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