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谈误国,实干兴邦”,“清谈”就是聊天吗?
“清谈”一词,由于盛行于魏晋时期,因而往往被称为“魏晋清谈”。它是魏晋时期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的哲理为主要内容,主要体现易学、老庄的思想,以讲究修辞技巧的谈说论辩为基本方式而进行的社会交际活动。
“清谈”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它源于东汉末年的“清议”,最早是国家为了选拔人才,找一批有社会威望的人对某个人的个人能力和品行进行评议,后来发展为对国家大事的一些品评。
但是“清谈”的这种针砭时弊的风格没有持续下来。清议名士的一些激进言论往往会招致统治者的嫉恨,惹怒当权派,如名士孔融、祢衡等就相继被曹操陷害致死。晋代以后,司马家族更是不允许这些自命清高的名士们对朝政指手画脚。于是,那种谈论政治的风气逐渐演变为专谈玄理,玄理思想主要是老子和庄子的道家哲学思想。王羲之《兰亭序》叙述的实际上就是一场清谈盛会。当时非常有名的清谈名士还有“竹林七贤”,他们为了躲避政治迫害,往往装疯卖傻,纵情酒色,清谈名士的行为在常人看来都非常怪诞,其实这是对黑暗现实的一种消极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