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十八般武艺、三十六罗汉、七十二变化、八十一难、一百零八将……其中的数字为什么都是“九”的倍数?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九”是一个神圣、吉祥的数字,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
“九”在甲骨文中是象形字,形似“虬龙”,表示一种“龙属”动物,这是“九”这个字记录的最早的意义。后来人们新造表示比八大、比十小的数字时没有专门的字形,便请“九”字来帮忙记录。可见“九”天生就与“龙”有着不解的渊源,这也是后人崇龙便尚九的由来。
正因“九”具有“龙”的神圣,所以古人常用“九”来象征帝王和皇权。《周礼》中开始规定王城建筑和规划多以九为单位,一直到明清时期均是如此。
另外,古人认为奇数属阳,偶数属阴,九是十以内的最大的阳数。比如古人把天分为九层,九天之上就是天的最高处了,其他如“九霄云外”“九天揽月”“九天九地”等都来源于“九”为阳数之最的内涵。
由“九”为大数的概念,自然引申出“多”的含义,如“九死一生”等。在古汉语中,凡是“三”的倍数和“九”的倍数都有虚指的意思,意思是很多。如“九死一生”中的“九”并不是死九次,而是历经多种磨难;“九曲黄河”并不是说黄河有九道弯,而是有很多弯;“九牛一毛”中的“九”也不是说有九头牛,而是表示数量多……
以此类推,“九”的倍数也常表示多,例如“十八般武艺”“女大十八变”“七十二行”“七十二变”“九九八十一难”“三百六十行”“九千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中的数词也都表示“多”。
除上述文化意蕴外,“九”还是一个吉祥词。因“九”与“久”谐音,所以人们以“九”表示“长久”“圆满”“长寿”“健康”等含义。如“天长地久”“九九重阳”等。这种祈福的诉求表现在与“九”有关的许多日常生活中,与上述含义一道,构成了中华文化中独特的“九”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