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他人的父亲、儿子是“令尊”“令郎”,称自己的父亲、儿子就是“家父”“犬子”?
汉语称谓系统里的称呼方式,表达了一种谦己敬人、注重礼仪的文化传统。比如《三国演义》里称曹操为“曹孟德”,称赵云为“赵子龙”或者文学史上称白居易为“香山居士”,称曾国藩“曾文正公”,都是用“字”或“号”来称呼的,不能直呼其名。我们现在还保留着的“令尊”(尊称对方的父亲)、“令堂”(尊称对方的母亲)、“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尊夫人”(尊称对方的妻子)以及“贤弟”“贤妹”等称谓,便是在亲属称谓前面加了“令”“尊”“贤”这些美好的字眼,都是称呼对方亲属时很有恭敬之意的说法。
相应地,古人提到自己时用的谦称也有好多种,会因身份而有所不同。一般人称自己可以说“鄙人”“在下”“小可”“不才”,单个字可以说“仆”“愚”。古代女子谦称自己为“妾”“妾身”“贱妾”。学佛修道之人称自己“老僧”“贫尼”“贫道”……这些都是古人对自己的谦称。如果是称自己一方的亲属时,还常加上“家”“舍”等谦辞。“家”是对别人称比自己辈分高、年龄长的亲属时用的谦辞。如称自己的父亲为“家父”“家严”;称自己的母亲为“家母”“家慈”。“舍”用来谦称自己的年幼亲属,如“舍弟”“舍妹”。对于自己的妻子儿女则有“内人”“贱内”“犬子”“不肖子”“小女”等称谓,连自己的房子都是“寒舍”“舍下”。
几乎所有的谦称都是用表示身份低、能力差、品德不足的词。比如“愚”是愚蠢的意思;“仆”原意是“仆人”,连帝王称自己的“寡人”也是“寡德之人”的意思,“犬子”就更不用解释了。尊称和谦称正好相反,多用表示美好、高贵的字眼来显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