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凝便将手里的面纱递了过去:“这条面纱您可瞧得上?”
吴掌柜接了面纱,抚掌大笑起来:“好绣工、好意趣,你这条面纱我收了。”
一条面纱才值得几个钱,若是多绣几条,眼睛都要熬瞎了。
青凝摇头:“这条面纱我就不卖了,我想同您谈一桩交易。”
见吴掌故探出头来,目露好奇,青凝便接着道:“过几日便是上元佳节了,上元灯会不仅热闹,也是仅有的女郎们可以会见男子的时节,那些已有婚约、或是心有所属的女郎们,必是想趁着上元灯会,给郎君们留个好念想。”
“只可惜女子出门多佩面纱,现如今市面上的面纱多以素白薄纱为主,无甚特别之处。若。。。。。。”
吴掌柜睨她,打断道:“我自是晓得你手中这条面纱的好处,方才我要收,你却是不卖的。”
青凝便笑,自袖中掏出一纸花样:“面纱我是不卖,我是要卖给您绣样与技艺。再过七日便是上元佳节,我一个人实在绣不出几条,您拿了这绣样,招相熟的绣娘来,需得日夜赶工,方能出量。”
“再者,我这方面纱是用的下等薄纱,若想出彩,还需得用薄绫纱。您再瞧这桃花,面颊之处初为海棠红,可显气色,渐至飘零,便转为粉白,有灵动之感,其色彩混杂多变,不易绣制,我已将针法技巧写下来,供绣娘们仿制,亦或亲自过来,为绣娘们传授技艺。”
绣娘们的绣工那可是吃饭的本事,若是有那拿手的绝活,各各都要像宝贝一样珍藏起来的,生怕别人学了去,吴掌柜还是第一次瞧见有人要将绣法技巧公开的。
他不解的问了句:“那你要什么?”
“我”青凝犹豫了一下:“我要五十两银子。”
吴掌柜了然,拿着那条面纱仔仔细细的看,不住的点头。
这位小娘子心思奇巧,若是戴上它站在灯火阑珊下回眸,确实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意境。若论起来,五十两银子不是个小数目,却也是值得的。
只出于商人的狡诈,吴掌柜伪做为难模样:“好是好,只可惜也不知能不能卖上价,这样,我先予你二十两银子,若是卖的好,余下的银钱我再给你补上。”
青凝早知他会如此,今日能拿到二十两已心满意足,便道:“也成,等上元节后,我再来同吴掌柜结银子。”
两人说着话,已有店里的小厮送了二十两纹银来。
青凝接了,放下绣样图便出了清河绣坊。
她走的匆忙,忘记了戴面纱,正巧同店里的伙计王怀擦肩而过。
王怀瞧着青凝的身影愣了一瞬,而后凑到吴掌柜面前,一脸喜色的邀功:“掌柜的,我前几日听说,那后园街张婶的侄女在忠勇侯府做工。我今日托了她去打听那位陆娘子,不日便能有信了。”
他说完又瞅了一眼那位离去的小娘子,挠了挠头,总觉得有几分面熟。
吴掌柜嗯了一声,将青凝留下的绣样图展开来。心道,怪不得这小娘子能有好的绣品,原是绘得一手好丹青。
他正要仔细去瞧,忽听王怀拍大腿:“掌柜的,我想起来了,方才那位小娘子我今早见过她,她正是从忠勇侯府出来的。”
吴掌柜诧异抬眼,一壁去瞧手中的绣样,一壁想这小娘子的身份。自然不能是侯府中正经的小主子,忠勇侯府的娘子哪儿能出来卖绣活,若说是丫鬟,瞧着也不像。
他这样想着,又将手中的绣样上下扫了一遍,忽而视线停在了左下角。
那里印了一枚小小的章,刻了‘安安’二字
吴掌柜忽而想起那人曾对他笑言:“我们陆家这位小娘子骄纵的很,名唤青凝,小名安安”,
他忙唤王怀:“王怀,快去,快去追上方才那位小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