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判断一个顾客是真心想买,还是只想看看,就比旁人要容易得多,准确的多。
而且他还是体制里混出的老油子,也很懂得公款消费者的“实际需求”。
再加上过去的经历还给了他出众的口才,让他言行稳重。
以及一个在读大学生的身份来做质保。
这就让他非常容易取信于人。
别说招揽顾客,乃至于谈价钱,对他来说,都变得轻而易举。
人家做一单生意,换他就能做成两三单。
而且他做的每一单,几乎都是让顾客高高兴兴,全无后顾之忧的把钱掏出来。
所以还别看干这行真没多久。
可没用一个月,卓群就已经迅蹿红为小有名气的拉单王了。
甚至还有好几个客户成了他的回头客,主动找回来,再照顾他生意的。
这样的人才,又有谁不知道珍惜呢?
于是和卓群合作的商家老板不惜以赠他股份,提高佣金来拉拢。
迫切的希望他能退学,来当全职的合伙人。
就连比他岁数大许多,同样干这个的老手,也主动请吃请喝,向他求教赚钱经验。
不得不说,如果换成一般人,这可能就已经算是人生里的成功了。
或许还真有人会为这样触手可及的利益动心,彻底决定投身于这一行。
最起码,也会在读书这几年一直干下去,绝对舍不得放弃这每月不菲的提成。
可偏偏卓群他就不是一般人。
那叫心有鸿鹄之志,干这个真的只是暂时性的权宜之计。
所以实际上,推销电脑的活儿,卓群仅仅干到了期末考试前,就坚决不再碰了。
而是凭借这一个另辟蹊径获的法子,一举就实现了名利双收。
到底怎么一回事呢?
具体说起来,那恐怕得先卖个关子,介绍一下九十年代报刊业的情况。
应该说,从改革开放起始,我国的报刊业就很快就完成了复苏,进入到大展时期。
各种大大小小的报刊读物百花绽放,如雨后春笋一样创刊。
以至于展到九十年代时,全国报纸和杂志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一点不过分。
不说正儿八经的报刊了,就是各种文摘之类的报刊,都让人数不过来。
但有个前提别忘了。
这种展可是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大背景下,在广告商们旺盛的需求下促成的。
所以报刊业的展就注定要屈从于经济规律。
哪怕提供给人们的是精神产品,也不可避免的被金钱所主导趋势。
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受欢迎的刊物和内容,都和以前不一样了。
由于生活节奏快了,人们的耐心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