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人,咱们不是早就奏请圣上要为百姓开私塾,教孩子们读书做人的道理吗?怎么皇上又不提了,不会反悔吧?”
孙大人翻身下马,笑道:“圣上日理万机,极力促成此事,可朝中大臣们却为此争辩许久。至今仍没个章程。唉!”
“为什么不许我们百姓读书识字?我们可以交束脩的。”
“是哪个昏官不允许?他是怕我们寒门字第有出息之后,抢了他们孩子的官吧!”
眼见着百姓不满,议论纷纷。孙大人喊声道:“如果大家信得过我,我便赌上这官帽,与他们好好的争一争!你们放心,既然我已经奏请圣上,就不会搁置不管的。”
银霜带着笑看着孙大人远去。这才回到家中。
“嫂子,那孙大人将私塾的事揽在自己身上,你是无法借着此事从国库里抠银子了。”
银霜满不在乎。
“这是件大事,不可能轮到我们张罗。我没猜错的话,皇帝应该会自己出来收民心。当官的不愿让百姓有学识。可皇帝乐见其成!人才越多,国力越盛。”
“让他们白白收民心,我可不乐意。我倒想出个法子,可以分一杯羹。”
“说说看!”银霜虽然猜到,但没有点出来。
“私塾一旦办成,不会收女人入学的。我们可以办女学。如果孙大人应下,我们白收声望。若他不应,那他刚积攒起来的名望可要折损不少。”
银霜拍手道:“果然有长进!就按你说的办。”
第二日朝堂上,官员们又在打嘴仗,皇帝听得心烦,却不能离去。此时,孙大人忽然上奏,要官宣家的私塾招收民间学子入学,充做伴读。
一石激起千层浪,文臣武将皆反对,唾沫星子差点把孙大人淹死。
争到晌午时分,众臣饿得前胸贴后背,可皇帝并没有放午膳的意思。群臣知道,皇帝这次不会退让,便勉强取了个折中的法子,应了下来。
由国库出银子,群臣捐书册,在京中开办四处学堂,教百姓家的孩子读书识字。
孙大人手持圣旨向百姓昭告此事的时候,百姓激昂,高呼万岁。
此时,秦桑上前盈盈下拜行礼。
“孙大人一心为民,令人动容。我作为孙家未过门的儿媳,当然不能落于人后。不如,顺便办个女学,让女子也能读书识字,岂不是更合圣心?”
孙大人上下打量秦桑片刻。
“你能有此心,是极好的。可是,百姓并不富裕,只怕交不起束脩,买不起文房四宝。不如先缓缓。”
“就是啊,男子入学,将来做官飞黄腾达。女子呆在家中侍奉公婆也就是了,识字也没用啊。”
“能生养也就是了。何必办什么女学?浪费银子!”
“又不是贵族家的姑娘,我们老百姓吃饱穿暖也就是了,女子若是学了什么刁钻古怪的毛病,也不好管教。只怕嫁不出去,要等成老姑娘了!”
秦桑心中一凉,指尖颤抖,不知如何反驳。银霜大喇喇上前,高声问道:“不知皇后娘娘做了什么错事,竟让你们如此编排?”
孙大人眼皮一颤,刚想出言呵斥,银霜却不给他开口的机会。
“一个个说的义正言辞。你们谁不是从你们母亲肠子里掉出来的肉?当今太后是最尊贵的人,没想到在你们眼里竟然如此不堪。难道,太后皇后就不是女子了?”
“宫里的娘娘们并非凡人。秦家娘子可要小心说话!”孙大人终于插了一言。
银霜知道,让女子读书识字道阻且长。可她就是不甘心!不如,先退而求其次,以后再慢慢筹谋。
“孙大人说得对!宫中的娘娘是经过千挑万选,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无一不通,才能做圣上的枕边人,入住皇宫生儿育女。娘娘们比天仙还聪慧美丽,生出的皇子自然是人中龙凤。民间女子为何不能学习这些技艺?粗手笨脚的,连个手帕都不会绣,不会贻笑大方?”
孙大人张了张嘴,然后又默默闭上。
“如今孙家少夫人大发慈悲,要教女子们一些高门大户当家娘子才会的本事,你们竟然蠢钝如猪,出言指摘。真是不知好歹!不学也罢,你们说的对,正好省了一大笔银子呢!”
“别别,秦家娘子别生气嘛。我们又没有说三道四。”
“就是,我们愿意把女儿送进去学本事。将来好歹有个手艺傍身嘛。”
“别管他们,我们是愿意的!孙大人可千万别生气不办了呀!”
秦桑笑道:“既然如此,那便定下了。束脩之事可免除。愿意来的,不拘年纪,都可以来!”
一听不要束脩,百姓顿时大喜,当即跪地磕头。孙大人瞅了银霜一眼,便转头与手下交代此事去了。
银霜秦桑二人目的达成,悄然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