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地名叫什么 > 第125章 攻防流血(第1页)

第125章 攻防流血(第1页)

咕噜噜,趁着敌军被压制的机会,夏军前阵车轮碾土,迅速的向大寨处逼近!“反击,弓弩手反击!”眼见敌军越来越近,哪怕被压得抬不起头,但各部头人依然顽强,顶着被砸成肉饼的危险指挥战斗:“弓手,箭雨覆盖,将他们压回去!”“快,不能让他们靠近!”“上弦,放!”嗖嗖,与此同时,寨内鲜卑勇士强忍着心中不适,弯弓搭箭,向外攒射箭雨。高高的箭塔上,一群身材高大的弓手,更是冒着箭矢,奋力拉弦!随着敌军前队不断靠近,鲜卑人的反击,也适时出现。他们虽然没有冲车强弩,这种复杂的武备,但依托大寨和内里的一座座箭塔,居高临下占据着地利优势,还是有杀伤力的。“盾,举盾!”哪怕前方有盾车开道,但后阵的士兵却不得不举盾防御,因为关乎身家性命,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时间双方箭雨互相覆盖,夏军前方冲车盾车开道,中阵士兵举盾艰行,后阵弓箭手驻足,在百步外弯弓搭箭,给与前方友军提供火力支援。“轰隆隆!”经过短暂的相持后,冲车终于靠近鲜卑大寨。尖锐的撞角,在士兵的推动下,狠狠的撞在敌军木寨上,直震得整个木垒摇坠。与此同时,盾车后的长矛兵,也顺着大盾空隙,将手中利刃狠狠的向寨内捅进。“砰噗!”鲜血肆溢,一朵朵妖异的红花于寨内外绽开,流腥的鲜血刺激着士兵的情绪,也颤栗着敌我的心灵。工营大师虽然毫无战力,但是他们精心打造的杀戮器械,威力却不容小觑,冲车撞角。这些集古今智慧为一体的战争机器,动起来便是天崩地裂之势。砰砰,木屑粉碎,寨门裂痕,随时可冲入大营“快,压上去,不能让他们入寨!”大寨后方,士兵挥矛前压,一队倒下便有另一列上前补上,前赴后继,不惧生死。箭塔上,鲜卑士兵居高临,奋力的将箭囊中的锐矢射入阵中,因为角度与距离的关系,每次开弓便能带走一名敌人,这让他们动力十足!军阵后方,时刻关注战场动向的臧霸,也注意到了箭塔上的阻碍:“孙康,你带人将敌方箭塔打掉…”“速度要快,一刻钟后,我不希望在看到上面有人站着”“诺!”时刻待命的孙康,急忙出列:“弓弩手,跟我来!”呼啦啦,三千名手持踏橛强弩的士兵瞬间出列,紧跟而上。战事凶险,每耽搁一分,便意味着有无数的兄弟在死亡,各部虽然见惯了生死,但还没到无视士兵白白牺牲的地步。战场复杂,敌我双方焦灼应战,夏军训练有素武备精良,鲜卑人多势众依托地利,双方各有优势。士兵的命不值钱,但士兵的死伤,却代表着战事的走向。因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始终是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普通士兵。后方的将领虽然运筹帷幄,但若是士兵崩溃了,这场战事也就结束了。当然也有人说将领比普通士兵重要多了,这话也没错。有道是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又有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之典故,将领同样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将领与士兵密不可分,双方都是战争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战事焦灼,喊杀声烈,双方士兵轮换不休,一队打光,便又有另一批次顶上,战事不休。夏军后方,一座临时搭建的木塔上,众将士按剑而立,时刻关注着前方的战事。时间焦灼,日上中天,至此炎夏灼热的气浪蒸腾着战场流血。鲜卑南部大寨,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座血染炼狱,冒着不正常的红氲!一直关注战场形势的王雄,不由上前道:“大将军,午时日烈,不若让士兵退下来修整一番!”“士兵伤亡惨重,如此下去,我的人恐怕会承受不住”“你的人承受不住?”李信面色不变,阴翳的眸子扫了眼后者:“即上战场,生死由命,承受不住那便去死”“可是”王雄张了张嘴,想要争取一下。李信不等对方进一步争辩,毫不留情的打断:“你的人是命,老子的兵同样是人”“他们血战在最前方,都没有喊累,你有何资格在这里叫苦”“此战,没有命令,任何人都不能后退”李信声音冷冽,没有理会王雄难堪的脸色,没有一丝动摇,更没有一丝顾忌。对于这些边军将士,臧霸或许会顾虑一二,但李信却丝毫不留情面。臧霸压不住人,那是因为当初大战在即兵力有限,不想内讧,才让王雄等边将游离在指挥系统之外。但李信不一样,此刻武皋关内大军云集,夏军四大主力军团尽皆北上。为了此战,为了将鲜卑打退,他几乎压上了现阶段所能调动的全部力量。,!这个时候王雄等边将,若敢说半个不字,他的屠刀不介意,先染点汉军的血李信环顾四周战场:“传令下去,让督战队严密坚守战场,不得有丝毫纰漏!”“临阵退缩者,杀!”“踌躇不前者,斩!”“闻令不前者,屠!”战场后方,三万多名手持枪矛弓弩的督战骑兵,游走战场。他们在收拢散兵的同时,也监视着每一个异动者。无论是夏军士兵,还是长城汉军,胆敢临阵退缩,或者闻令不进者,皆不留情此战,不止是夏军主力在进攻,战场上王雄、梁习、潘豹、陈季等近三万多名边军,同样不能幸免,在督战队和将领的指挥下,轮番攻寨这些常年与胡人交战的边军,也算得上是百战老兵了,单论作战经验与勇力,比之夏军精锐也丝毫不弱。但这些人,大都手持枪矛木盾,披甲率更是惨不忍睹,强攻大寨,自然死伤惨重。而且夏军中的指挥系统,虽说是照抄汉军的,但是其中纪律规则,还是有些差异的。正常的督战队,是用来收拢士兵,和震慑逃兵的。夏军倒好,从最初的建军起,直接弄了个踌躇不前者死。这给予的压力,和迫力,自然让初来乍到的汉军倍感不适。边军将士忍受不住伤亡也好,亦或是想保存实力也罢,只要被李信纳入指挥范围,便要做好打硬仗苦战的准备。此番既然夺了边军的指挥权,那他们就别想保存实力,夏军各部将领,也没有那种传统夏军的传统,就是一脉相承的,血战不休,死战不退从颍川平原之战,到洛阳的攻城战,在到后来的河套大战各部将领从来不畏伤亡,太史慈、魏延、臧霸、黄绍、韩忠、昌豨、孙康等将领,也没有保存实力避战的想法。夏军中除了徐晃和郭藴,有时候会照顾士兵,不做无意义的损伤之外,其他将领还真没那个心思。慈不掌兵义不掌财,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是被夏军真真正正贯彻落实的…正是因为这种不畏战的传统惯性,才造就了夏军各部统领的赫赫威名,王雄等人如果不能适应这种环境,没落只是早晚李信不怕麾下士兵伤亡惨重,也不怕各部将领打败仗,更不怕他们将士兵打光。他就怕有人生出异心,或者畏战保存实力之类的,此风断不可涨,若不然很可能会成为另一个光头强。光头强当初实力强劲,为何还会败逃域外,其中因素有很多,李信感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各部将领总想着保存实力。空有强大的军团,和兵员的数量优势,却不能协同作战,完美的计划因为各种原因成为空谈。后车之鉴,李信自然心中警惕,所以他要将某些苗头扼杀在萌芽之中,不给其任何冒头的机会:()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