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茹茹爬下山洞瞅见了一个熟悉的身影。“胖婶,你怎么来了?”胖婶一路风尘仆仆,脚跟还没站稳就道:“阿茹,许久不见,你是不是把我忘了?”李茹茹笑着道:“哪能呢,胖婶找我啥事?”百花村那么远,人家大老远跑过来肯定不是跟她聊天说八卦的。胖婶将手里的篮子递给李茹茹:“这是我攒的鸡蛋,给你……”她想说补补身子,但见李茹茹面色红润笑容爽朗,一看就不需要补。“你家要修房子的话,我让我家那位过来帮忙。”说着指了指牵着驴车,站得老远的一个敦厚男人。李茹茹摆手:“不用了,你们来一趟也不容易。胖婶,咱都不是外人,你有事说事便是。”不是整这些弯弯绕绕的。胖婶不觉得自己送鸡蛋有什么不妥,求人总得有个求人的样子。她开口道:“我听说你们村盖了麦芽糖作坊。”只一句话,李茹茹就知道她要干啥了。她问:“你是想要一些麦芽糖拿去县城卖?”胖婶刚还犹豫着要怎么开口,没想到李茹茹居然知道她心中所想。她舒了口气道:“我知道这样做很不地道,但我想着你们卖给酒楼杂货铺是卖,我拿到街上卖也是卖,不是么?”按理说,这作坊是陈家村的生意,她不该来掺合一脚。但她好久没有出摊没赚钱,现在得知有这么个机会摆在眼前,她哪有不动心的道理。胖婶低着头,不敢看李茹茹,也不看海氏。她已经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不料,李茹茹却道:“行啊,走,我带你过去。”胖婶一愣,随即开心的跺脚,“大妹子,你人真好。”李茹茹一边走一边对海氏道:“零售也是个不错的法子,一会儿贴个告示,就说私人想买麦芽糖,也可以,价格都是一样。”海氏点头,笑着道:“这感情好,那我买点给我娘家那边送点去。”零售也罢,送礼也罢,只要东西能卖出去就行。三人来到作坊,里正听李茹茹说完,也觉得这法子不错。当即就写了告示出来。工人们忙活了一天,终于将第一批麦芽糖和芝麻糖做了出来。麦芽糖装在大翁里,芝麻糖都放在巨大的蒲篮里。朝朝佩佩和白露做的啤酒才发酵上,还得等个七天才能好。第一批来拉货的掌柜们也来了。好些人围着吕达和方行之,这边登记好,那边就安排人去拉货。从村东头进,又绕了很远的路才出去。几个掌柜围在一起抱怨道:“这什么破村子,桥都没了,也不知道修一修,耽误我们多少时间。”还有人盯着方行之小声对旁边人道:“那人是不是那天将人扔出去的那位?”旁边的看向方行之,那人当时清冷高贵的模样全无,取而代之的是一张笑意盈盈的脸。这是同一个人吗?还没等他反应过来,一旁的人又指了指被妇女们围在中间的李茹茹。“嗳,你快看,那个妇人,是不是很面熟?”身边的人看向李茹茹,可不是面熟么,这不就是昨天那嚣张又明艳的妇人。心里有十万个为什么,却啥也不敢说。他开口道:“少说话,小心人将人扔出去。”扔出去其实是小事,主要是不能断了这生意。他刚已经尝过那麦芽糖了,比普通的白糖和红糖有过之而无不及。价格适中,又是新鲜玩意儿,他笃定这次准能赚不少。比起掌柜们浩浩荡荡的骡子队伍,胖婶的驴子显得弱小又可怜。她只带了一只并不大的木桶,放在车上。临走,她问李茹茹:“阿茹,你说我这麦芽糖卖多少钱呢?”卖的太便宜,她不赚钱,卖太贵,她又怕没人买。李茹茹道:“这麦芽糖不止能单卖,还能卖糖水,糖包子,馅饼里面也可以加。”李茹茹一句话,瞬间打开了胖婶的思路。她一拍脑门道:“哎呀,这我咋没想到呢。”还是人家李茹茹脑子好使,一下子就拓宽了她的生意线。李茹茹将一个小篮子塞给她道:“这里面是一些麦芽糖,你拿回去吃吧。要是有客人喜欢,明天可以来这边订购。”胖婶忙不迭点头,伸手从袖子里掏出一个干瘪的钱包。“那个……”她想说,明天付钱行不行。李茹茹推搡道:“这是芝麻糖我送你的,不要钱。”她给胖婶的是自家做的,各种口味混在一起,颜色也不太好看。虽然作坊她占了大头股份,但公是公,私是私,这一点不能乱。傍晚,送走了一批批的掌柜和零散买东西的人。吕达将作坊的几个核心成员叫到一起,一脸严肃的说了个好消息。“今天的麦芽糖都卖光了,按照今天这个局势来看,我们做的还不够多。明天我再去县城定几个大翁回来。”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今天一共卖了627两。”众人惊的捂住了嘴巴,潘大燕掐了自己大腿一把:“哎呦,这不是做梦啊。”吕达继续道:“除去收购麦子,置办工具,以及盖作坊的花费,目前账面上还剩……”方行之翻了翻账本道:“还剩……额……负413两。”“啥子?负413是是个啥意思?”潘大燕惊叫道。“就是本钱还没赚回来。”李茹茹解释道:“不过不要紧,慢慢来,没有啥生意一开始就是盈利的。况且从明天开始,我们会慢慢回本的。”听她这么说,潘大燕和海氏才松了一口气。白露望向众人道:“我有个建议,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吕达鼓励道:“你也是股东之一,咱们关起门来有啥说啥。”“我今天听那些掌柜们抱怨绕了很远的路。”陈家村的桥还没修,可不得绕很远的路么。楚休补充道:“还有很多人说我们村里的路不好走,车轱辘上都是泥,埋汰死了。”陈家村大路小路有很多条,但每条都是泥土路。刚下完暴雨,能好走才怪了。吕达看向李茹茹欲言又止。当初修渠的时候,李茹茹答应大家说会主动出资修桥。可现在他们搞了这么个作坊,光作坊就投了200多两银子。她手里应该没有闲钱了,看来这桥只能找村里人集资,或者上报给县衙了。前者,会有很多人不愿意出资,毕竟现在吃饱饭就很不容易了,谁家没有多余的钱。后者的话,一个折子递上去,能被县太爷看到并批复钱款下来,就不知何年何月了。吕达惆怅的叹了口气。:()和离带三娃?我盖房吃肉气疯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