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被人一激就犯下此等大错,还落得个收监的下场。
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因为商榷而被收监了,只是这次收监他的人不是他的父皇顺天帝,而是他的皇弟商榷。
勾祥来狱中探望商邑时,商邑正站在牢房的天窗前瞧着那外面的光亮。
他站在光下,可光却不愿打在他的身上。
未得到光影垂爱的商邑叹了口气,这才转身瞧向来探望他的勾祥,询问,“事情都安排好了吗?”
勾祥点头应声,“都安排好了。”
商邑沉声“嗯”了声,见勾祥的手中拿着一串钥匙,心里便也有了答案。
“先不用想办法将我放出去,”商邑坐于草席之上,“等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妥当之后,自会有人将我提出去。”
…
京城与淮水相距甚远,粮草与药材还需要三、五日的时间才能到达淮水。
“冠清,”商榷唤来赵冠清,“我们不能坐以待毙了。”沉默一瞬后商榷才继续道,“我们必须主动去附近的县城筹集粮食与药材。”
“等待的时间太长,患病的百姓与将士们都快要撑不住了。”商榷站起身,“这一次的粮食与药草由我亲自去筹集。”
“殿下,”赵冠清担忧地张口,“要不由我陪您一起去吧,这样我还能保护您。”
“不用,”商榷打断赵冠清,“我亲自去便可以了,这段时日淮水的一切便都交于你了。”
“殿下!臣……”
赵冠清后面的话还未张口,商榷再次出声打断,“不用再说了,我相信你。”他抬眸瞧向赵冠清,“我相信你会做的更好。”
“臣……遵命!”
赵冠清见商榷如此信任于他,也不愿辜负商榷所托,但他依旧担忧商榷的安全。
“殿下,”赵冠清劝道:“带着余渊去吧。”
“余渊功夫了得,做事也算细心。有他陪在您身边,臣也安心。”
“好。”
商榷接纳了赵冠清的建议,“本宫会带他去的。”
翌日天明,商榷早早地收拾好行囊,准备带兵前往淮水北地的归云筹集粮草与药材。
他先联系了当地的知府与县令,广贴告示筹集粮草,并承诺赏捐献粮草的百姓百两银票。
“余渊,”商榷将来时身上带的银票通通掏了出来,“一会儿你将这些银票发给归云百姓。”
余渊领命。
商榷将筹集粮草的事情交代给余渊之后,又带着李太医游走于镇上购买药材。
他们的收获并不算大。
从淮水发生水患开始他们便一直在筹集粮草与药草,几乎所有百姓的储备粮与药草都被他们收上了马车,现在他们能够拿出来的粮食少之又少。
“莫要强制百姓捐粮。”商榷望着满满十几辆马车的粮草眉心微蹙,偏头瞧向身侧的余渊时话语里带着责备。
余渊闻声瞬间愧疚低头。
“冬日的粮草储备本就稀少,归云的百姓生活也不算富裕,你这整整的十几辆马车的粮草,怕是把归云百姓的家底都掏空了。”
商榷从知府那里借来算盘,盘算归云的人口,以及粮食的分配情况。
“我们带走八辆马车的粮草便好,”商榷算好数字后将算盘放下,站起身来,对余渊道:“明日你我二人将剩下的粮草还回去。”
“可我并未计数,”余渊羞愧地张口,“我并不知谁家捐的多,谁家捐的少。这样该如何还呢?”
“将所有的粮草都平分下去,以保证好他们的日常生活。”
“吃饱喝足对冬天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有人都能够健康的撑过这个冬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