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了许久家常之后,老皇帝说到正题,
“凤氏为玉亲王生了一个儿子,为皇家立下大功,朕已经让她做了玉亲王的侧妃,另外,凤氏的父亲凤倾天不是在你手下办事吗?朕打算封他为绣衣卫千户。”
外戚受封官爵,本是情理之中的事。
这种千户,一向是虚职,但要是简在帝心,很快能转为实权。
“陛下圣明,臣在此为凤倾天谢恩……”
“宫里的御医都瞧过,皇孙很健壮,将来定然是长命百岁的主儿,朕有意效仿成祖皇帝,立下太孙,将来你做太孙的老师。不过这事,咱们君臣二人,心里清楚即可。”
徐青很清楚,这是老皇帝的暗示。
他清楚徐青和玉亲王不对付,所以为了打消徐青的后顾之忧,特意暗示徐青,往后是太孙上位,你不用担心后面被清算,大胆点,好好干!
实际上,徐青对老皇帝的了解比别人更深。
看似老皇帝是心中更重视太孙,实则是老皇帝对玉亲王的储君地位,感到了威胁。
因为老皇帝这次的强势,固然使天下反对势力不得不偃旗息鼓一阵,却也让各方势力,对于老皇帝愈不满。
这种反对的力量,最终会汇聚到玉亲王身上。
毕竟储君和皇帝才是天然的对立者,尤其是储君年纪越大,老皇帝日渐衰老,这种矛盾会变得无可调和。
连前朝太宗皇帝都会有意识打压自己的太子,足见皇帝和太子之间天然的矛盾有多么难以化解。
老皇帝先拉家常,再说家事,最后才提到国事。
“接下来有两件大事要办,一是官绅一体当差纳粮要在江南推动起来,朕会坐镇应天府,看着你们办事;二是废除奴籍。”
这两件大事,都在徐青给梁阁老的施政纲领的“五年计划书”里。
本来原本是梁阁老负责在徐青的力挺下执行。
老梁这一手玩得妙,直接趁着徐青“身死”的时候,金蝉脱壳。
霍景上位辅,本以为自己可以力挽狂澜,如前朝司马光那样,阻止变法,恢复祖宗制度。
结果老皇帝在太和山之战展露的力量,直接打碎了霍景的幻想。现在的局势是,这个辅不是你想坐就坐,想走人就走人。
老皇帝私下里,明确话,如果霍景敢致仕,变法的屠刀直接架在霍景的老家里。
老皇帝砍不死天下士绅,砍你全族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次南巡,霍景自然是跟着的。
他现在别无他法,说到底,五年计划书已经被内阁、司礼监通过,在法理上,挑不出任何问题。
在老皇帝的强势逼迫下,霍景这个辅实在是没有反抗的余地。
皇帝是要用霍景这个保守派的领袖当图章和吉祥物,真正替他操刀变法的人,还得是徐青,以及在丁忧的张太阿。
说实话,让保守派领袖来变法,颇有种扭曲的快感。
其实呢,官绅一体当差纳粮自然不是让官绅真的去当差纳粮,而是为了从法理上废除他们的特权,如此一来,他们便失去了从法理上获得失地百姓人身依附的权力。
至于废除奴籍,也是因为江南一带,主奴矛盾愈尖锐。
无一错一一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即使老皇帝不废除,江南奴变也是时常生的事。
所以这些主家,往往会养道士,建武馆。其实不完全是为了造反,而是为了增强自身武力,镇压可能生的奴变。
随着江南工商业的展,加上海贸带来的巨利,这些家奴实际上可以被消化的。
因为开海外,十分需要人口。
废除奴籍,也是为了跟江南士绅抢夺人口。
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等于是抢夺人口的服从性测试。
如果有反对的,那就直接干掉,剩下的,自然就老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