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监察院查不到一点痕迹。
大皇子因为出身的问题,无缘于皇位。
这也是满朝文武的共识。
但,边关的杀胡令一出,庆国朝野震动。
毕竟想要从龙之功的权臣,自古也不在少数。
君要选择臣,臣也在选择君。
如今,杀胡令一出。
李成儒可以纳四方英才,为己用。
也可得天下民心,又可表自己忠心为国。
哪怕是庆帝,也说不出来一个不字。
此计,真是一石三鸟,尽收一切好处。
其实,李承儒也在向满朝文武,发出一种信号。
你们该站队了。
庆国南部。
在那里有一座城,名曰儋州。
其中的范府,在儋州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时,范府门前。
一个少年,看着远处的街道,愣愣出神。
“范少爷,你又在等红甲骑兵吗?”
一身青衣的范闲,微笑着点头示意。
不一会,大道上走来两人。
“李兄,你可是接了杀胡令,准备去边关。”
“没错赵兄,咱老李就是一个粗人。”
“除了浑身一膀子力气,只有投效大皇子殿下,杀尽胡狗。”
白衣人这时,也是哈哈大笑。
“李兄大义,我愿与李兄同去。”
这两人的话,也传到范闲的耳中。
听到,当朝大皇子颁布的杀胡令,倒是令他有些兴趣。
“两位大哥,请留步。”
范闲说道。
即将离开的两人,见到范闲一副少爷的打扮。
于是问道:“敢问,这位公子,有何要事?”
“没事,两位大哥客气了。”
“听你们的口音,两位大哥不是儋州人士。”
“我这人,自幼比较喜欢新鲜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