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奉春扶起了地上的成娜,她蜷缩在自己辩护律师身前,瑟瑟发抖,面如死灰,恐惧万分地看着被拖走的成柏林。
成柏林任由警员将他架走,死寂而绝望的目光始终没有从成娜身上移开过,离开之际,他突然用中文高喊:
“成明昭,我在地狱等你!”
因突发事故,法官宣布暂时休庭。
成娜被带进了临时医务室,医务人员替她检查了伤势,好在只是一些轻微的瘀伤。
网上,各大媒体已经开始争相报道刚才出现的令人意料的一幕。成柏林企图杀了自己的姐姐成娜。
【幕后操纵者显露:庭审暴力冲突揭示成柏林的真面目】
庭审恢复后,冯奉春整理总结陈词:
“尊敬的法官,各位陪审团成员,刚刚发生的一切无疑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震惊。然而,它也让我们看清了事实——我的当事人,正常年受到这样一个暴力分子的控制。刚才的场景,是控方所不能解释的——如果我的当事人是同谋,她为何会成为成柏林袭击的目标?这分明是他对她的恨意,因为她拒绝继续沉默,拒绝继续被操控。请各位陪审团记住,这一刻揭示了真相:我的当事人,从未参与任何罪行。相反,她从头到尾都是一个被胁迫、被操纵、被伤害的受害者。”
冯奉春目光如炬。
“现在,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真相——我恳请各位陪审团秉持公正,判定我的当事人无罪!”
第104章晚安“晚安,娜娜。”
落座后,姚娜轻轻叹了口气。
这是她第一次出国,也是她第一次坐飞机。要飞大约一整天才能到伦敦城,她横下心买了一万四的公务舱。这些钱不是父母提供的,大部分都是她半工半读攒下的钱,还有一部分是奖学金。
钱和未知的求学路都不足以让她如此忧愁,这份忧愁来自于素昧谋面的父亲一家的突然出现。从出生到现在,她都没有见过自己的亲生父亲,小时候还能见到母亲,渐渐的,母亲也难见了。她是由外婆金花带大的。
出国读书这件事,姚娜有过犹豫,自己一旦走了,家里就只剩下外婆了。母亲母亲很久没有回家。她也一走了之的话,国内又有谁能照料外婆呢?外婆眼睛不好,医生说有失明的可能,她们家没有旁亲,外婆一个人生活,她很不放心。
可是,她想留学,从小就想了。如今靠着努力终于实现,她又如何能去拒绝这样的机会?姚娜知道,就目前自身的条件和能力而言,这是一道选择题。远赴它乡求学和留在本地陪伴外婆,两者只能取其一。
论学业,她是优秀的,是所有学生中的佼佼者,自小就如此。读书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件无法避免的苦差事,而她游刃有余地从一个破落的农村游到了前往伦敦的飞机上。这途中并不是真的‘游刃有余’,付出的辛苦无法用言语形容,不过在同等付出下,其他人却没有她这样突破重围的能力。
姚娜隐约意识到,自己在读书这方面,是有天分的。但天分需要靠努力和持续不断地学习来维持,否则就会泯然众人。她不想让天份断送在自己手里,于是做出了这个‘自私’的决定。
她要去留学,无论如何,都要去。
在离开之前,姚娜回了一趟老家,和当地村委沟通了情况,希望他们能帮忙照看一下外婆。又买了礼物送到邻居家,她的邻居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大姐,这位大姐有两个女儿,听说其中一个考上了公务员,另一个在搞自己的生意。
她拜托大姐替自己留心一下外婆,还把手机号给了她。姚娜不知道的是,这位大姐没过几年就搬进城里和女儿住了。
做完这一切,姚娜才勉强安心地踏上了去往英国的道路。
然而最大的烦恼是她生父那边带来的。
姚娜说不清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她从未渴望过父爱,也没有幻想过有朝一日父亲会回来,她甚至连母亲都渐渐遗忘了,何况是从未谋面过的生父呢?
如今,他们找上门来,频繁地联系她,试图认回她,口头应允要给她无数好处,姚娜没准备接受这些。
血缘不会带来感情,任何感情都要靠后天的培养。二十年不曾见过的父亲,在她看来和陌生人无异。这种忽如其来的亲热是一种打扰。姚娜知道,就算没有父母的存在,她自己一个人也能活得很好,虽然辛苦了一点,但结局不会差。比如现在。
她拿到了梦寐以求的offer,正准备前往异国求学,未来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她不需要父亲,也不需要母亲,她只需要自己。
然而现实总是拖泥带水,不给她利落斩断的机会。父亲那边姓成,成家的人对她说,她的生父现在病重,最大的愿望就是见她一面。
见一面,就字面意义上来说,确实不算难事。可心理上的障碍比物理上的征途还要难跨越,还要难跋涉。
烦恼之际,姚娜忽然闻到一缕清香,香味从旁边传来。
紧接着,一个女人坐了下来,坐在了她的旁边。
这阵芳香打散了姚娜的注意力,她忍不住用余光去打量来人,那是一个气质温婉的女人。看不出年龄,不过可以判断她已经离开了校园,因为脸上没有学生容易出现的紊乱的情绪,比如忽然的欣喜和忽然的惆怅。
她脸型圆润,眼型圆润,鼻型圆润。圆是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其中却蕴含着数学无穷的奥妙与魅力。
忽然地,那双圆眼转了过来,和她对视。
“你好。”
姚娜瞬间收回了自己不太礼貌的注视,“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