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明朝太医院官服 > 三个水稻增产计划(第1页)

三个水稻增产计划(第1页)

蝉鸣声被厚重的青砖墙隔绝在外,显得格外安静。

卫斓跨过常平仓门前那对威严的镇仓石狮时,闻到一股陈年稻壳发酵的淡淡气息,那是岁月沉淀的味道。穿过两道竹篾穹顶的储粮仓廒,贺仲咸带着他们走进了西厢签押房。

房间里,架上堆满了虫蛀的鱼鳞图册。窗边的木案上,摆放着算盘与铜权,角落里还竖着量米的官斛,这些物件在岁月的洗礼下,都带着一种古朴的气息。

“这是契式。”贺仲咸从木匣中取出一张盖着官印的契纸,轻轻展开。窗外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光斑落在“永佃不得加派”的朱砂戳记上,格外醒目。

永佃不得加派是朝廷规定的条款,确保佃农不会因额外的租赋负担而影响粮食生产。

“若是长期采买,须得牙行作保,再经户房用印……”贺仲咸接着说道。

刘明义接过契本,仔细查看。他的指尖停在“年供糙米三千石”处,目光中透出一丝疑惑,抬头看向贺仲咸:“敢问粮长,善化县稻作亩产几何?”

贺仲咸擦拭铜权的动作微微一顿。他抬起头,语气平淡而迅速地说道:“全县均产一石五斗。”仿佛是在背诵烂熟于心的公文,连算珠都不曾拨动一颗。

刘明义微微皱眉,目光从契本上移开,沉吟片刻后说道:“这倒有些奇怪。今日我们所见的稻田,穗长七寸,即便有火风损毁,亩产也该有二石之数。”

签押房内,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寂静的针落可闻。卫斓的目光紧紧盯着贺仲咸,注意到他的喉结微微动了动。

贺仲咸沉默片刻,转身从墙上取下《鱼鳞图》。

他将泛黄的宣纸铺在案上,纸上密密麻麻的红圈标注着各乡“上田”“中田”的分布。贺仲咸的声音有些发涩:“文书所载的均产,乃是上田一石八斗、中田一石二斗、下田六斗,这是三则均算的结果。”

明义修长的手指突然按住图册的一角,那里露出被朱砂圈去的“寄庄田”字样。他的眼神微微一凝,语气平静中带着一丝锐利:“贺粮长,这‘寄庄田’的产量,似乎并未计入均产之中?”

这类隐田往往不载于官册,但明义显然已经察觉到了其中的猫腻。

贺仲咸的脸色微微一变,他咳嗽了一声,试图掩饰自己的不安:“这……寄庄田的情况有些特殊,它们多是外地富户在此购置的土地,产量并不稳定,所以未计入均产。”他说话时眼神有些闪烁,显得有些心虚。

寄庄田多为外地富户所有,他们为了逃避赋税,往往隐瞒实际产量。而地方官府,也难以一一核查清楚。寄庄田的存在,很可能就是善化县粮食产量被低估的关键所在。

“贺粮长。”卫斓将装满银锭的褡裢放在桌上,“我们按一石八斗的价码付钱。”

她顿了顿,又从怀中取出一匣金创药,推到贺仲咸面前,“听闻今夏酷热,这些药膏给踩水车的乡亲们备用。”

贺仲咸的瞳孔猛地收缩,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光芒。明代粮长最怕“田亩虚报”的罪名,若按实际产量交易,又可能暴露历年谎报均产的欺君之罪。他的手指在算盘上游移了半晌,似乎在权衡利弊。

终于,贺仲咸长叹一声,拿起笔,将契纸上的“三千石”改作“两千四百石”,声音有些沙哑:“卫姑娘可遣人来验看。”这是一句暗示,实际交割量会多于账面。

卫斓微微一笑,点了点头:“多谢贺粮长。”她知道,这场交易已经达成,而她也巧妙地避开了可能引发的麻烦。

辞别贺仲咸后,卫斓与明义并辔而行,乌云与白云一黑一白,仿佛天地间最和谐的画卷。初夏的微风拂过,带着稻田的清香,让人心旷神怡。

卫斓骑在乌云上,俏皮地冲着明义一笑,“明义哥,我的乌云可比你的白云跑得快多了,不信我们来比比?”

说着,她轻轻一夹马腹,乌云便撒开四蹄,向前奔去。

乌云突然加速的瞬间,卫斓的衣裙飘带轻轻扫过明义握缰的手,柔软得像微风拂过。明义微微一愣,心中竟有些失神,不过瞬间,他便回过神来。

“慢些!新铺的石子路……”明义话音未落,卫斓已经甩开他半个马身。

少女突然回头,俏皮地喊道:“你可要追不上啦!”她的声音被风扯得有些散乱,却带着几分得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