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如今度田之事已有进展,臣以为,当务之急是鼓励生育,增加人口,同时迁徙些许百姓过来,开垦荒地。”一位大臣出列,恭敬地说道。
刘禅微微点头,说道:“爱卿所言极是。朕决定,从即日起,颁布鼓励生育的诏令,对生育多子的家庭,给予奖励。同时,在其他郡县挑选愿意迁徙的百姓,迁至冀州,开垦荒地。”
他的眼神中透着坚定,仿佛已经看到了冀州繁荣的未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禅开始巡视冀州各郡。
每到一处,他都详细了解度田与编户齐民的情况,与当地的官员、百姓亲切交谈。
在一个村庄里,刘禅看到一位年轻的母亲,怀中抱着几个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家中几个孩子啊?”刘禅微笑着问道。
年轻的母亲有些紧张,连忙行礼,说道:“回陛下,家中四个孩子。托陛下的福,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
刘禅看着孩子们可爱的模样,心中甚是欣慰。
“好好好,多子多福。往后日子会更好的。”他的笑容温暖而亲切。
当即让手下的人赏赐了许多布帛粮食,当即便让这位母亲叩头拜谢,大喊:“陛下万岁!”
在巡视的过程中,刘禅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有些郡县的土地贫瘠,百姓生活困苦,即便度田完成,也难以维持生计。
刘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当即下令,从国库中拨出一部分钱粮,用于救助这些贫困的郡县,帮助百姓度过难关。
“陛下,如此一来,国库的压力可不小啊。”一位大臣担忧地说道。
刘禅神色坚定,说道:“百姓乃我大汉根基,若百姓生活困苦,要这国库有何用?朕身为天子,自当为百姓谋福祉。”
他的声音坚定有力,让大臣们深感敬佩。
随着时间的推移,冀州的度田与编户齐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炎兴元年十二月,冀州的度田工作在历经波折后,终于基本宣告完成。
广袤的田野上,新立的田界碑整齐排列,像是守护这片土地的卫士。
在田边,百姓们望着刚刚丈量清楚、划分明确的土地,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爹,这度田完了,往后咱这日子可就有盼头了。”
一个年轻后生兴奋地对身旁的老者说道,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老者微微点头,脸上的皱纹因笑容而更深了几分。
“是啊,多亏了陛下,咱这土地终于能好好种了,往后日子准能越过越好。”
他的声音带着岁月的沧桑,却又透着坚定的信念。
虽然在度田过程中,当地也冒出了一些乱子,有些地方士族煽动百姓闹事,试图阻挠度田。
但有大汉天子刘禅坐镇,这些乱子都被迅镇压下去。
刘禅身着龙袍,身姿挺拔地站在营帐外,眼神坚定而威严,指挥着将士们平息叛乱。
他的存在,如同定海神针,让冀州的局势迅稳定下来。
“传朕旨意,无论何人,胆敢阻挠度田,一律严惩不贷!”刘禅的声音洪亮而有力,在寒风中远远传开,让那些心怀不轨之人胆战心惊。
如今,度田完成,后续收尾工作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