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戎马关山什么意思 > 第148章 西行兵(第1页)

第148章 西行兵(第1页)

“我无聊不行吗?”郑琰说着,看着徐凤鸣:“谁给你写的信?”徐凤鸣嘴角上扬:“子敬,你要看看吗?”郑琰一听姜冕,当即来了兴趣:“他说什么?”徐凤鸣将视线从信上移到郑琰脸上,直勾勾看着郑琰,不说话。郑琰:“……”“算了。”郑琰起身要走。“他说朝堂上的势力他在慢慢收复,”徐凤鸣忽然说:“不会影响咱们今年发兵。”郑琰又重新坐下,睁着一双眼睛看着徐凤鸣:“他还说什么了?他还好吗?”徐凤鸣看着郑琰:“很遗憾,他没有向我汇报身体状况。”“……”郑琰知道徐凤鸣这是在拿他寻开心,他也不吭声,默默地坐着。徐凤鸣意味深长地瞥了郑琰一眼,继续看信:“他还说……”徐凤鸣说着说着倏然没声了,郑琰等了一会儿,发现徐凤鸣皱着眉,一脸严肃地看着信上的内容。郑琰当即意识到不好,忙起身走上前来:“他说什么?!他怎么了?!他是不是出事了?!徐公子,你说话啊?!”郑琰急得声调都变了,徐凤鸣看完信,脸色有些不好:“不,他没事。”他说着,把信递给郑琰:“你自己看。”郑琰接过信看了起来,姜冕的信首先向徐凤鸣问好,然后简单说了一下楚国的近况,随后明确告诉徐凤鸣不会影响他们今年发兵的打算。最后还说,一个月前,宋徽骤然崩逝。宋徽崩逝后,宋熙主动把天子册封的印绶交给了楚国,表明从此宋国不再以诸侯国自居,并且请求姜冕将宋国纳入楚国版图。郑琰看完也有点懵:“公子,你家太子殿下是不是死了爹,受了太大的刺激,脑子不正常了?堂堂一个国家,他说让出去就让出去了?”徐凤鸣:“……”徐凤鸣也有点懵,其实不止徐凤鸣,姜冕也有点懵,他考虑了很久,都想不明白宋熙这是几个意思。其实姜冕、徐凤鸣还有赵宁早就讨论过宋国,宋国作为一个小国,几百年来,在各诸侯国中一直都是只求自保的。他们的野心并不大,不,确切地说,他们的实力,决定了他们只能依附于强国的命运。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当初徐凤鸣等人选择跟宋国结盟,去对付楚国的二十万水军的时候都已经计划好了。姜冕回国后,就打燕国,等打下燕国就两国分治,至于宋国,就仍然让他们以楚国附属国的名义生存下去。反正至少他们这一代是不会攻打宋国的,原因有二,首先,宋国的野心并不大,不会主动挑起战争。其次,宋国的存在并不能对他们造成影响。所以野心大不大也无所谓,他国土小,人少,这是一个致命的弊端。这个致命的弊端让宋国不得不夹着尾巴做人。可姜冕无论如何都没料到,宋熙竟然就这么轻飘飘地,把晋天子赐给他们的封王印绶交出来了。这太突然了,宋熙敢给,姜冕都不敢收。最后他经过深思熟虑,又跟楚国朝臣全面剖析了宋熙的用意,最后得出结论。宋熙大概知道燕国被打下后,宋、楚二国的战争避不可免,所以索性把印绶交出来,免得百姓受苦。最后姜冕把印绶退了出去,让宋熙不必如此,并且承诺宋、楚二国永远不会交恶。结果宋熙又把印绶给他送回来了,如此往返两三次,姜冕没办法,只得收下,但是并不派兵去宋国驻兵,仍旧让宋熙管理宋国,现在的宋国叫东郡。“大概是担忧百姓吧。”徐凤鸣沉吟道。“不对吧?”郑琰说:“他们是想自保不假,你要说若是以后真打起来了,他们打不赢投降我也能接受。可现在明明还没打起来啊,公子,你不觉得很奇怪吗?仗还没打呢,就先投降?而且……你觉得你家太子殿下,真的是这样的人吗?”徐凤鸣被郑琰这一提醒,瞬间醍醐灌顶。对啊!宋熙想自保不假,可他绝对不会还没打仗就先投降的!这根本不像宋熙能做出来的事!不对!“我进宫一趟!”徐凤鸣想到这里,急急忙忙披着斗篷又走了。郑琰跟在身后:“我跟你一起去!”赵宁正在书房批阅文书,内侍来报徐凤鸣来了,赵宁还有点奇怪,刚回家怎么又来了,不过他倒是挺高兴的。不片刻间,他便看见徐凤鸣神色凝重地进了殿。赵宁瞧他神色有异,挥退内侍,从王案后起身走来:“怎么?”徐凤鸣看了郑琰一眼,郑琰点头,把姜冕的信给了赵宁。赵宁接了信看了起来,看完信后,赵宁的眉头也微微拧了起来。徐凤鸣说:“照你看,宋熙这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赵宁摇了摇头:“宋熙父子一直只想自保是不假,可他绝对不会就这么轻而易举把宋国拱手让人的。”徐凤鸣心里隐隐地有些不安:“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阴谋?”,!“说不准,”赵宁沉吟道:“可他不但把印绶交出来,连军队都交给楚国了,你觉得他像是在筹谋什么的样子吗?”赵宁也想不通其中关窍,姜冕的信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宋熙不但把印绶交出来,还把宋国的军队也送给楚国了,现在这样来看,他确实不像是在耍什么花样。可问题是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根本没道理啊!谁放着好好的国君不当,要把国家都拱手让人啊。郑琰看他们二人那样,脸色也凝重起来,他不关心宋熙有什么阴谋,至于那宋国要亡国还是怎么样也跟他无关,他只关心姜冕会不会有危险。“那殿下会不会有危险?”郑琰问道。徐凤鸣现在还有心情打趣他,瞥了他一眼,说:“你们不是都结束了吗?你还管那么多干嘛?”“……公子,你饶了我吧。”郑琰都快给徐凤鸣跪下了:“现在这时候你就不要寻我开心了成吗?”“放心吧,子敬没事。”徐凤鸣说:“我们只是想不通,宋熙这么做究竟有什么用意……”郑琰:“哦,想出来了吗?”徐凤鸣:“没有。”“那你们慢慢想,”郑琰说:“君上,那信你看完了也没什么用,把它送给我吧。”赵宁把信递给郑琰,郑琰把那信小心地折好,揣进怀里。郑琰美滋滋地揣着那信,走到一旁傻乐去了。赵宁跟徐凤鸣讨论过无数次,始终想不通宋熙为什么要这么做,最后只得作罢。徐凤鸣有些疲惫地吁了口气:“只希望像我们猜的那样,宋熙真的只是为了百姓吧,我给子敬回一封信,让他提防着点,以防万一。”在一边傻乐的郑琰听见这话当即不干了,郑琰一蹦三尺高,喊道:“公子,你不是说殿下没事吗?!怎么又要提防了?!提防啥?!”“……”徐凤鸣又气又无奈,给了郑琰一个恨铁不成钢的眼神:“我是让他小心宋国军队在楚国搞事情!事先提防着点,别到时候后院着火了,谁知道这是不是宋熙用的一招险棋?先是故意诈降,然后来个出其不意,若真是这样,到时候他们根本来不及反应!不是你家殿下有危险!”“哦,你也不说清楚点,害得我瞎想。”郑琰满不在乎地搓了把脸。徐凤鸣:“你能不能用点脑子?”郑琰:“公子,你未免太强人所难了,我本来就没有脑子,你怎么能要求我像你们一样聪明?”徐凤鸣:“……”赵宁:“……”徐凤鸣挥了挥手示意郑琰滚出去。郑琰滚出去后,他给姜冕写了封信,让他小心提防着点,别中了宋熙的计。最后他想起郑琰那魂不守舍的模样,又询问了姜冕的身体状况。赵宁跪坐在他旁边看他写信:“郑琰叫你问的?”“不是。”徐凤鸣手上不停:“我看他那样也挺可怜的。”赵宁:“可怜什么?这不是他自找的吗?”不知不觉冰雪消融,大安城的梨花又开了。郑琰成日里抱着酒坛,在玉山上喝得天昏地暗。脑子里总是浮现出姜冕站在花海里冲他笑的样子,还有他浑身沾满了花瓣,躺在自己身下喘息的模样。郑琰每天都在清醒中把自己喝醉,又从醉酒中慢慢清醒过来。日子无比难熬,他觉得自己快疯了,思念在他心里以最快的速度生根发芽,长成了参天巨树。他每天都在数日子,等着死亡那天的到来,又迫切地想在死之前再看姜冕一眼。徐凤鸣跟姜冕的一年之约再次提上了议程,朝堂上再次提起了攻打燕国的事宜。这次以陆宏为首的一众卫国老臣没有反对,有楚国相助,现在确实是攻打燕国的最佳时机。于是启、楚二国互通书信,确定了具体的出兵时间,时间定在了秋收之后。郑琰得知要出兵的消息,终于找到了点人生目标似的,跟在徐凤鸣屁股后面问:“要出兵了吗?什么时候?”在徐凤鸣那里得到具体的时间后,他又期盼着出兵那天的到来。只因他清楚,姜冕到时候一定会去,那么,他或许可以见到他的王子殿下。启成王八年八月二十五日,启、楚二国出兵二十万攻打西川。若是不出意外,这是大晋朝衰败,各诸侯国拥兵自重,争斗了几百年来的最后一场大战。两国国君御驾亲征,分别从水、陆二路,直逼西川。剑门关外,十万启军整齐划一,排列在剑门关隘外,由于剑门关地形特殊,这十万大军在剑门关外蜿蜒曲折,黑潮一般绵亘而去,直达天际。旌旗在整装待戈的大军里无声地矗立着,间或一阵风刮过,旗杆上那黑色的启字王旗,在黑潮一般的人头上迎风飘荡。赵宁与徐凤鸣并肩驻马,抬头望向面前那地势险峻的关隘要地。这是燕国的命门,因为有它在,给燕国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几百年来,燕国在这道屏障的保护下发展国力,成为了各诸侯国中数一数二的强国。直到去年那场分卫之战以前,燕国都还是各国之中实力最强盛的国家。剑门关去年被徐凤鸣放火烧了一次,虽然已经返修好了,但两边山上还是半秃不秃的,悬崖峭壁上还能看见被浓烟熏黑的痕迹,看得出来,徐凤鸣去年那把火烧得很旺。孟案和郑琰骑着马走来,停在二人身边,两人抬头,看向那刀削斧劈的山隘。孟案看了,不由得赞叹:“此地势得天独厚,燕国拥有如此天然屏障,难怪国力能迅速发展。”“公子,你也太狠了。”郑琰看着那光秃秃的大山,他倒是没对剑门关的地势进行点评,反而开始埋怨徐凤鸣暴殄天物:“这么美的地方,你给烧成这样。”“美?”徐凤鸣侧头看郑琰:“等你知道这地方有多难打的时候,你就知道什么叫越美的东西越致命了。”郑琰:“能有多难打?”孟案完全被剑门关的险峻所折服,对着面前的关隘,喃喃道:“剑门关地势险峻,古人更是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此地易守难攻的形势,这地方,确实不是人多就能打下来的。”郑琰:“那怎么办?再烧一次?”徐凤鸣没吭声,显然是在思考,同样的计谋究竟能不能用第二次。赵宁说:“先回去。”众人骑着马回了营帐,赵宁召来大将,商讨作战计划,这剑门关究竟要怎么打,才能打下来。众大将们围成一团,对着沙盘上剑门关的地势皱眉,剑门关地势太险峻了,搞不好他们这十万人全折进去,都不一定能打下来。孟案对着沙盘沉思片刻:“实在不行,就再用火攻一次。”“用火攻倒是可以迷惑敌人……”张廷沉吟道:“只是……这地方徐大人已经烧过一次了,他们已经吃过一次亏了,这次恐怕没那么容易。而且他们深知剑门关的重要性,势必会死守剑门关,所以……”赵宁端详着沙盘:“所以,火攻只能虚张声势,迷惑他们。”徐凤鸣:“想要以最快的速度攻破关隘,还需得想个别得法子。”孟案想了想:“若是派出一队训练有素的士兵,趁着着火的时候潜进去,趁乱打开城门呢?”徐凤鸣:“只要速度够快,说不定真的可行。”张廷想了想:“可以一试。”赵宁嗯了一声。帐内瞬间安静下来,众人纷纷抬头,看向郑琰。郑琰:“……”深夜,整个剑门关外火把摇曳,犹如天际点点繁星,绵延而去,剑门关的燕军和关外的启军无声地对峙着。“都打起精神来!”剑门关守将身披铠甲,在关楼城墙上巡视:“小心敌军突然偷袭!”今夜注定是个不眠之夜,守将巡视完,又回到城墙上,跟士兵们一起观察着启军的动向。剑门关得天独厚,别说十万,哪怕是百万大军,也不一定能上前一步。他不担心启军突然发兵,他是担心他们突然偷袭,打他们个措手不及。他派出人不断巡视,自己也一遍遍在各岗哨处巡视,就是害怕自己有所疏忽,给敌人可乘之机。关外的火把开始缓慢移动,启军开始动了。守将命令士兵拉弓射箭,准备攻击。然而启军却迟迟没有冲锋。紧张的气氛中,上万油罐毫无预兆投向剑门关,如冰雹般砸向剑门关,以及关隘两旁的山体上。剑门关所有人下意识抬头,看着油罐劈天盖地地投来,一个油罐直接砸在了城墙上,砸落了剑门关牌匾。好几个油罐砸中了城墙上的士兵,士兵瞬间被砸得头破血流!剑门关外,赵宁搭弓拉箭对准了剑门关,他眸色冷淡,冷冷注视着关内,火光映着他的脸庞,让他的表情柔和了许多。赵宁松弦,一支火箭引领着千万支火箭倏然飞向剑门关,万千火箭拖着火焰,如流星一般飞向关隘。所有人同时抬头,眸子里映着淡淡的火光,注视着火箭从头顶飞过划过天空。剑门关守将:“……”第一支火箭引领着千万支火箭落地!“轰——”火焰骤起的瞬间,能清楚地听见热浪腾空而起的声音,像巨兽垂死时无力的咆哮。整个剑门关瞬间燃起熊熊大火,火舌瞬间飞蹿,大火骤然拔地而起,整个剑门关顷刻间被大火覆盖,浓烟滚滚。“守住!”混乱中,传来剑门关守将的暴喝声。火势太大,烈火带来的恐惧已经在顷刻间占据了理智,现在谁还听得进他的话,纷纷哭喊着四处逃窜。还有士兵身上也被点燃了,痛苦地挣扎着,喊叫着。徐凤鸣在关外看见好几个火人,在城墙上挣扎、咆哮,关内不断传来绝望痛苦的呼喊声,不由得心生不忍。他再也看不下去,撇过头不愿意再看。战争总是这样残酷,从古到今,史书上那寥寥数笔记载下的每一场战争背后,都是痛苦和死亡。,!史官手下那轻飘飘的几个数字,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用命堆积出来的。大多数人甚至连名字都不曾留下,就这么成了上位者争权夺利的牺牲品,悄无声息地淹没在了历史上,成为战争中的牺牲品。成为了那一场场或胜,或败的战争中的数字中的一个,他们的一生,被史官轻而易举地囊括成了一个个冰冷的数字。没有人在乎他们,更没人关心他们在战场上时会不会害怕,临死前的那一刻,内心又有多恐惧和绝望。可,他们都是人啊,一个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啊。赵宁察觉到徐凤鸣的情绪,骑着马走到徐凤鸣身边,抓住徐凤鸣的手。“会好的。”赵宁说:“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等这一仗打完,就再也不用打仗了。”不打仗是不可能的,只能说能保证未来几十年,或者几百年间不打仗。徐凤鸣知道赵宁是在安慰他,点点头,没吭声。关隘里的痛呼声经久不绝,里面还夹杂着玉璧关守将的怒喝声:“坚持住!他们上不来!这一波攻势过后他们就完了!”与此同时,郑琰带着一支精兵,趁乱潜进了剑门关。月夜里,火光冲天,一个个士兵们被悄无声息地拧断了喉咙。一片混乱中,传来一声哨声。“郑琰成功了!”徐凤鸣听见声音说。赵宁:“就是现在,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剑门关,冲锋!”赵宁一骑当先,率领一支千人队伍冲向剑门关!剑门关两侧都是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中间只有一条两丈宽的道路,供车马和人通行,除此之外再无路可走,要打进去不但要里应外合,还必须要快!千人队迅速列队,分列成两排,冲向剑门关!:()戎马关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