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在古代被称为豚或者彘,因为其味腥臊,猪肉在古代被视为贱肉。
至于怎么消除猪肉的腥臊,古人的《易经》中就给出答案:豮豕之牙,吉。】①
“这句话啥意思?”诸朝底层百姓们听不懂。
“豮豕,该不会我们想的那样吧……”诸朝读过《易经》,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的读书人脸上笑容。
【豮豕两个字的意思是被阉割过的猪,整句话意思是没被阉割过的猪牙齿很凶,但阉割以后,猪的牙齿就会变得温顺。
猪肉同理,没被阉割之前,猪肉味腥臊难以下咽,但阉割以后的猪肉,味道会十分美味不说,还会一心长肉。】
“果然,可《易经》这句话不是借猪喻人吗!”诸朝读书人们想吐血。
他们把古籍里揣摩个遍,然后按照自己想法得出不同理解,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句话,还真有字面上的意思。
当然《易经》的内容有多重意思,可偏偏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没被人放在心上过。
“阉割后的猪,味道真能变美味吗?”诸朝百姓们迟疑,毕竟猪价钱可不便宜,哪敢轻易尝试。
【虽然古代关于煽猪,也就是阉割猪的方法出现的早,可对于煽猪这种技术,却没怎么普及。
很大关系和古代的文化群体有关,古代书籍和文化珍贵,能读的起书的人,自然看不上养猪的活计,也不关心。
而养猪的百姓们,也没办法得知书上还有让猪肉变美味的办法,彼此之间的信息差,让猪肉味道久久没有改善。
直到后来煽猪技术流行起来,猪肉才摆脱被人嫌弃的命运,直到今天,猪肉已经成为我们餐桌上常见美食。】
诸朝百姓被姜叶和江雪口。中的未来说的忍不住流口水,他们十分激动,“猪该怎么阉割啊?”
他们以前没阉割过猪,不知道怎么办。
别说百姓们,诸朝贵族们也侧目,毕竟猪肉要是能变美味,他们也能多一道美食。
帝王们更不用说了,他们想起猪的生育力,猪肉不受人欢迎,是因为其味道,要是解决了味道上的难题,可以想象猪肉以后一定大受欢迎。
这样想着,帝王们还把目光放到净身太监们身上。
净身太监们哪里见过帝王们如此信重的目光,他们当即保证,“陛下,这事奴才们有经验!”
他们人都阉的了,更别说猪了。
帝王们并不怀疑他们的实力,好歹他们的净身太监还有阉割经验,其他人连阉割经验都没有。
当然可能只有少数人能对阉割一事坦然以待,等姜叶和江雪讲起猪阉割的细节,诸朝不少男人都又青又白。
有心想不听吧,怕被人说感同身受,继续听吧,他们身心由外而内的感到不适。
心思敏锐的女人们注意到周身男人异样,十分疑惑,“至于吗?阉割的只是猪,又不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