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筝回了屋里,拾起手边的游记。原身是有书房的,小秋一时半会定不愿开口,她只好先翻翻书册。
幸而,文字也能看得懂。
小秋行事虽谨慎,但毕竟年龄不大,总有疏漏。
譬如小秋整理的书册,是按类型和书名排列的。这足以说明,小秋是识字的,且并不是粗略识得。
阿筝闲闲翻页,瞥了一眼正在收拾的小秋,冷不丁提了问。
“你进宫多久了?”
小秋手下几不可见地顿了顿,随后老实道:“奴婢九岁进宫,如今已四年了。”
四年,也是不短的时间了。
阿筝继续,“如何进宫的?”
“家里亲人都不在了,奴婢无可依靠,只能进宫讨生。”
阿筝边说话边观察对方的神态,小秋除了开始的停顿,后面回应很是流畅。这番说辞倒像是早已备好的。
下一瞬果真应证了她的猜测。
小秋自顾自地道明了过往,“奴婢的父亲是货郎,走南闯北地做些小生意。后来染病故去了,母亲忧伤过度也追随而去。”
听起来无甚错漏,阿筝收回视线,不再开口,悠然自得地继续看游记。
室内安静下来,只有纸张磨挲的声音。
小秋心下惴惴,半晌等不到回应,只好继续做事。只是手下的动作不免慢了许多。
一颗心也时时提着,隔一会儿便想抬头看看。
日光渐盛,也快到晌午。
阿筝收了游记,懒懒开口,“最近无甚胃口,取点清粥小菜即可。”
“是。”小秋松了一口气,转身离开。
去御膳房的路上,小秋陷入沉思。
公主如今比以往安静许多,性情可谓是天差地别。竟也不挑剔宫人了,甚至今日还会替她们思虑周全。
她几乎日日与公主在一起,自是知晓公主的秉性。
这般作态根本不像以往的她,反而像是换了一人似的。
可是这怎么可能呢?
小秋咬着唇,眉头皱得极深。不论如何,她得小心应对。
今日的御膳房似是比以往更忙碌些。
好在张公公不在,小秋安了心,和备食的小太监橘生聊了两句才知晓,今日是端妃娘娘的生辰。无怪乎这么多宫人准备膳食。
橘生四处瞧了瞧,压低了声音。
“今日试菜做了很多,我给你多装了些。”
小秋顿了顿,想起来时公主的吩咐,歉意道:“有劳,只是九公主近日想用些清淡的。”
橘生闻言有些诧异,但也没说什么,只默默地替换了菜色,将食盒递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