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绞尽脑汁,挖空心思,推倒重建了好几次,才为提高产品质量,想出这么一个还算靠谱的方案。然后又想办法把提高质量与十周年庆典联系到了一起。
她咋就跟何平想到一起去了呢?
他俩凭啥能想到一起啊?
除了去基层调研,何平这个“调研员”还分管着轻工机械工业,这部分的产品就是俗称的“三转一响”。
自行车,钟表,缝纫机,收音机。
一个个都死贵死贵的,哪个也不是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
退一万步来说,何平既然能想到这种提高质量的好主意,之前为什么不跟厅里提啊?
非得赶上庆祝十周年的时候才拿出来?
他是工业厅的老人儿了,产品质量普遍偏低,也不是最近才冒出来的问题。
他之前干啥来着,非得等她提了,他才说一句,“小叶跟我想到一块儿去了。”
叶满枝张了好几次嘴,愣是一个字都没问出来。
这种事怎么问?
听何平发表了一番高论后,叶满枝笑着点点头,说了句“那咱们可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便不再搭话了。
她现在只觉得,何平比赵桂林大了近十岁,却被赵桂林这个科长压了一头。
也许不只是学历和能力的问题。
除了叶满枝,办公室里的其他人并没发现任何异样,好似真的是两人想法撞车了。
毕竟何平的年龄资历摆在那里,又是“巡视员”,隔三差五就去基层了解情况,能为提高产品质量想出这样的办法,其实是合理的。
王勤简单分享了自己的方案后,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午休结束以后,赵桂林果然如何平所说,在科室里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专门研究轻工业十周年庆典活动的策划安排。
距离元旦还有两个多月,开年就要有庆祝活动,处长对科长催得急,四个科长就得回来催手下的小喽啰们。
“像那种文艺演出啊,成果展览啊,都是老掉牙的主意了,”赵桂林摆摆手说,“咱们综合三科不屑出这种拾人牙慧的主意,咱们抓紧时间提几个新鲜方案,给处长送过去。”
作为赵桂林之下的第一人,何平率先发言了。
他所介绍的方案,就是叶满枝上午刚提到的“产品质量评比”,但是人家以前能当上副科长,后来又被调去当“巡视员”,其实是有些真本事的。
何平把叶满枝的点子完善了一下,为“省优”产品进行了分级,省级优秀中又分了“特优”、“一等”、“二等”和“三等”,把更多质量还过得去的产品吸纳进来,让更多企业和产品参与评比。
同时也让没有达到“省级特优”的产品有个奔头,这样能有效防止省优企业和产品吃老本,躺在功劳簿上不思进取。
何平洋洋洒洒讲了半个小时,最后加了一句,“小叶上午也提过这个办法,我俩的想法差不多,不过我这个方案对产品评级划分得更细致一些,各有各的优点吧。”
叶满枝:“……”
好话全被人家说了,大大方方承认两人想法重合,她确实无言以对。
像这种情况,只要没人闹到跟前,不影响向上级交差,作为科长的赵桂林不会深究这个点子到底是谁想出来的。
既然何平先提了,还完善了方案,那这个方案就算是他的。
赵桂林一边听着和平的介绍,一边往笔记本上做着记录。
这个主意确实有一定可行性,轻工产品的质量问题一直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究其原因还是企业领导不够重视,整个系统内一潭死水。
要是能进行一场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产品质量评比”,将轻工系统内部的所有单位都调动起来,对提高产品质量兴许会有奇效。
赵桂林的脑瓜活络,记录的过程中就想到了这样办的另一个好处。
由于轻工系统的产品种类多,名目杂,评比战线必然会被拉得很长,甚至今年就可以启动评比程序。
这种活动也许能把轻工系统内的这潭死水,从今年一直搅到明年底。
这不正是夏竹筠需要的,有影响力和纪念意义的活动嘛!
赵桂林越想越满意,顺便把自己想到的几个点子,补充进笔记本里。
想起刚刚何平所说,叶满枝也跟他一样想到了这个办法,于是直接点了叶满枝的名。
“小叶,你还有其他要补充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