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 罪该万死(第1页)

罪该万死(第1页)

从知道外爷的死讯,到上战场,受伤,再到被文叔救走,一路上京,她好像都是麻木的按照她能想到的最好选择一步步的往前走。

这样选能少死些人,这样走自己可能多一点活的希望,她要上京,要为沈家鸣冤,要亲自看看这一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都像梦一样,她没时间去害怕,没精力去害怕,因为哪怕慢一点,她身边剩下来的这么些人,他们的脖子上可能就会被多架一把长刀。

但袁公公,他是沈长安来到上京见的第一个外人。

他似乎,有可能知道她的身份。

如果第一个人都能看清她是谁,那她这些安排和布局,不都像一场小儿过家家的笑话罢了。

沈弥背后冒着的冷意缓缓流淌至全身,她身上的每一寸肌肤都彻底地感觉到了上京的寒夜刺骨。

其实外爷没指望她能做什么吧,所以才会一直给她留着后路。

从小练武统军,外爷和舅舅都没真的督促她按部就班地学,是她自己,怕不被外爷接受,被亲人厌弃,自己偷偷看,偷偷练。

外爷没想过把这些事压到沈长安一个小姑娘身上,也并不觉得她能改变沈家的命运。

历朝历代,多少兴衰成败。

外爷和舅舅都是生下来就要从军,生下来就是学的统兵练兵以及如何当一个好的将领,他们都没躲过被皇权更迭淘汰的命运。

沈弥觉得,她一个本就不被期待生下来的孩子,能改变什么呢。

可这些事情偏偏被她这样一个普通敏感又不幸的人偷窥到了。

她看到边关北夷贼寇过兵后村庄的残骸,他们所骑战马的尾巴后绑着的一个个大夏边关百姓的人头。

她看到村庄劫掠后,被藏着活下来的孩子在烈火中大声嚎哭,他们的父母在一旁却再发不出一点声响。

她看到杨伏和小满他们看似平静生活下的痛苦,她看到他们想到亲人时,低垂的眼眶里留下的泪,还有努力藏起的恨。

他们恨杀其亲人的贼子,又恨苟活下来的自己。

她知道外爷和舅舅不想让她知道这些,拔营过寨的时候她在马上戴着风帽低着头就当看不到。

她装着一个阳光开朗的孩子,在边关的烈日和风沙里长大,假装那些苦难离她很遥远。

她已经装了这么久了,为什么现在不能继续假装一个毫无还手之力的小姑娘,离开上京,离开沈家军,承认自己惶恐,害怕,畏畏缩缩。

那些跟着她的人,又会怎样呢?

觉得她深受打击一蹶不振,是个废物?

接着呢?骂够了,过个几年,习惯了平民百姓的生活,说不定也能好好活下去吧。

沈弥破罐子破摔想着这些,又突然笑了,可惜了,可惜她不是这样的人。

她的这些设想让她感觉自己的魂魄正在解离,她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一个如她境遇的人做出最简单的选择。

但她毕竟是沈弥,她是沈长安,她是沈家最后一个被沈家军承认的继承者。

她就是有沈家人的那股子轴劲儿,那口血,那口气,她咽不下去,也不能咽下去。

时光仿佛倒流回到三年前的北地,外爷经常领兵出去打仗或是剿杀马匪,她大多时间都和文叔还有留守军营的小兵头子,一起练武种地。

他们大多数都是身上有伤,或者体格不合格的散兵,难以执行各种军务,但又无家可归。

沈长安和他们混的很熟,她知道他们很多人都想上战场,想当兵,想杀退北夷兵,把他们赶回关外,让其再也不敢踏入大夏的土地。

但朝廷经常不发军饷,少粮少草。外爷没和她说过,但伏爷,小满他们都知道。沈老将军让他们开荒田种粮,最大的原因还是缺粮缺钱,近几年每一次打仗的军粮军饷甚至都要沈家军自己筹集。

谁不知道北地多荒漠,少有的土地也贫瘠,能种出的粮更是极少,但真的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沈长安大部分童年的时光,是和这些种田的兵呆在一起。

沈长安知道外爷只想教她些保命的功夫,可是又总是担心她学不好武以后没办法保护好自己,每一日总会下意识多教些,再多教些。

阿弥为了让外爷更满意她,她又会练的更多。

她不仅自己练,她还拉着杨伏和小满他们一起练。她知道他们想上战场,但身体素质却难以为继。

她觉得他们和她很像,都是不被抱有太大希望的人。

他们这么多人一起学,一起练,万一有一个人能成,万一有人能上真的战场,都是好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