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小说

精英小说>翰林画院简介 > 第四十六章 隰州生变(第1页)

第四十六章 隰州生变(第1页)

惊蛰: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挬鸠鸣怒,绿杨风急。

锡老头临终遗愿是让马远进图画院,王宗尧收到口信,徽宗召回知命的信件就摆在叔父家,另外,还有一件事,你必须回一趟隰州去看看。知命看他说半句留半句的样子,想着顺水推舟回去想办法让马远替补了自己原来的空缺位置,了却锡老头临终遗愿。

回到隰州,从快进城的沿路上知命就发现不对劲了,一反常态清净了很多,确切的说是不该有的清净,虽说已经过了正月,但沿街叫卖声至少应该有一点,知命坐在马车掀开帘子,但见城中多了很多难民乞丐,破衣褴褛缓行在路中,她坐回身不解:失踪的这段时间肯定发生了什么事?

顾不得太多,直奔叔父的衙署,衙署门口的守卫说赵大人不在,如今是司马亮掌事。知命等人又马不停蹄的又回了叔父家,发现叔父家门口支起了粥棚,叔母带了人正在施粥,没有往日的朱钗鬟鬓神采奕奕,只有肉眼可见的憔悴和烟火色,看起来所有的家丁奴仆都上阵了。熬米、盛粥、生火、发放、维持队形,每个人脸上都泛着疲惫二字。那一儿一女已经多日未洗澡,知命抱起两个孩子的时候涌上来一股酸臭味和头油味,知命心疼:怎么说也是皇亲,怎么就弄成这样?

叔母忙得焦头烂额,在炊烟里看到知命,冲过来抱着她就旁若无人的就哭了起来。

“侄女啊!你可算回来了,你跑到哪里去了?让你叔父好找,我们都担心死了。你若真有不测,我们怎么跟大伯交待啊!你可是遇上什么难事?”

看叔母泪眼婆娑,发自肺腑的担忧,鬓边竟夹有几丝白发,皮肤蜡黄全是干燥的皱巴巴样子,像是老了好几岁。知她说的都是心里话,但知命心知现在不是解释的时候,反问道:“叔母,我没事,你先告诉我,我离开的这段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侄女,你嗓子怎么哑成这样?可有看过大夫?”

“我的好叔母,我真的没事,我的事先不急,你快告诉我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

叔母牵着知命走到棚子里面,确定四下无人才啜泣着说出原委。

原来,知命失踪的那天,赵大人得了消息第一时间带人去寻她,寻至城外时竟看到大批北边难民南下,这些人被金人烧光了村子,从家乡驱赶过来,猎猎冬日里无处可去竟举家瑟缩在城墙边发抖挨饿,赵令松命士兵查了人数,竟有数千人之多。赵大人一边找人上报朝廷一边想办法安抚和救济这些难民。附近的居养院和养济院、寺庙都容纳了很多难民,已经容不下这许多。且粮食也难以为继了。不忍看难民中老幼忍饥挨饿,有孕者已不能幸免受冻零落;想着那上奏的奏疏几天就能有回应,且大宋有法律:“冻馁乞丐之人尽行依法收养”。

知命点点头,“惠养乞丐法”是政府给贫民(包括流浪乞丐)发放米钱;“居养法”则是国家福利机构收留无处栖身的贫民(包括流浪乞丐)。隆冬时节,天寒地冻,按照宋朝法律,国家设立的福利救济机构有义务收养、赈济流浪乞丐,以免他们饥寒交迫,横死街头。赵令松依法办事,倒也无可厚非。

婶婶继续道:“大人就与知府衙门一起合计打个时间差,提前开仓放粮施粥给百姓,同时提供衙门、征集百姓空闲房子、客栈等住处等价支付,由官府和团练使先垫付,让这些受难的百姓先安顿下来。可没想到那上奏的奏疏如同石沉大海,一直没有回信。按理说信使快马走官道,快则七天、最慢十天一个来回也到了,可是赵大人和知府衙门苦等了半个月,等来的却是官家的滔天怒火和降罪旨意,私开官仓乃是重罪,现如今两人的不忍与恻隐之心给自己换来了囹圄之灾,一并都被押去了东京关了起来。隰州城里群龙无首,只有一个怕事的人代为管事,之前的经验让这位管事束手束脚不敢支应,而这边成百上千的难民依然需要吃、住、药品等维系,知府夫人听说了消息登时就病倒了,如今还没起身……”婶婶用帕子捂住嘴,哽咽着说不下去。一旁的侍女忙施礼补充道:“姑娘容秉,我家家主被诬告,主母就这样自己带了队伍硬撑到现在,官粮不敢放,就放自家存的粮食;自家的不够,就拿了钱去买,四处筹措,好在平日里家主和知府大人百姓缘好,很多附近的百姓也自发送来粮食,可无奈仍不能保证每日供应量,粥越来越稀,人越来越颓废,生病的人得不到妥善救助,硬抗咬牙忍着。这几天还有泼皮常来骚扰搅乱,关于家主和知府大人怎么发落也没有任何回音。求姑娘想想办法。”说罢跪了下来一个劲的磕头。

没有了希望和期待,让本就疲惫的大家精气神越来越涣散,婶婶真的精疲力尽在支撑。知命心疼的抱了抱沈氏,在这个时代,处在深宅大院的女性,能临危受命,担起重担,独自支撑起偌大的宅院,真的已经做得很好了。叔母哭着拜托知命可否美言,被侍婢搀着摇摇欲坠的样子,仿佛下一秒就会支撑不住晕倒。知命赶紧拦住了摇摇晃晃的叔母。

西洲城里冻馁之人成千上万,再这么拖下去,可如何是好?

“叔母,不是我推脱,我一个庶女身份低微,官家怎么会听我的?您真的是高看我了。”

“知命,旁的我不知,你进言肯定比旁人强上百倍。算叔母求你了。”

知命咬了咬嘴唇,这段时间人家照顾的十分周到,于公于私,她都不好拉下脸拒绝。尽管她不认为自己能起到多大作用,现在隰州之急除了官家那边态度很重要之外,还需要尽快筹到粮食和钱,先解了当下燃眉之急再说。其实还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不管隰州死活,一走了之。现在趁乱是最好的机会。

可是她犹豫了。

“叔母,您这是做什么?折煞我也。容我再想想。”

正说着呢,旁边毫无征兆的起了事端。几个穿的破衣娄嗖的胖子在领粥的队伍前面生事,明明都是叔父叔母自家的粮食拿来施粥,却故意说粥馊了霉了,这样诬害人。看那饱满的脸颊,自得的神态,分明是故意生事。队形一时乱了,队伍尾端有几个难民哄乱叫嚷着赵令松不是好人,给难民吃馊米;不明真相的人群有点骚动:“赵大人被抓,家里没了主心骨,都说赵大人有去无回。。。。。云云”。叔母难为情又有些无奈的看了看知命,“这几个人来了有几次了,几乎都是这个时辰过来,每次差不多闹上两刻钟就走,上工点卯一样。”

赤霄过来抽出腰里的软剑准备动手教训,知命按住他胳膊,有些事不费兵卒应该也能办到。这个坏人,就让她来当好了。

小时候姥姥最喜欢看《康熙微服私访记》,她搬了小板凳在旁边跟着看热闹。看到有一个情节那和珅往粥里放沙子,当时太小不懂这人间的很多道理,只知道看的生气,觉得这和珅当真是个顶顶坏透了的人,如今她迫不得已也要做那个人了。知命抓起地上的沙土走到正在熬煮的几口大锅边,挨个往里面撒了一些。叔母大吃一惊,其余人也看的目瞪口呆。那几个生事叫嚣粥发霉的小子看知命不按套路出牌,也有点愣住了一时之间互相暗暗递眼色不知怎么接招,知命让仆役盛了一碗,简单吹吹凉自己喝了下去。接着又盛了一碗递给那个生事的刺头,“我喝了,现在轮到你了。”那人看着粥里的土,一脸嫌弃的不肯喝。

知命见众难民不解,大声解释道:“真正需要的人,是不在乎碗里这一点石头沙土的,因为饿,因为没吃的,再脏的粥也能下咽。只有那些脑满肠肥、徒生事端的恶人们才会食不下咽,因为他们根本不是难民,体会不到饿急了的感觉。”众人闻言注目在那几个生事的泼皮脸上,似乎是相信了,也都沉默了。

那人见事情败露,伸手“啪”的将知命手上那碗粥打翻在地,仓皇带着几个人走开了,人群里零零散散的也有人跟着走了,人群又恢复了颓废的平静。知命心知刚才那几个泼皮如果不彻底解决,后面还会来捣乱,叔母独木难撑。她安慰好叔母,就急急的带了赤霄往那几个泼皮离开的方向过去了。一直在旁边默默站着的王宗尧见状也跟了过去。

“斡鲁补,果然是你。”王宗尧看着对面的身形彪悍的大胡子。知命听不懂女真话,但这人她认得,是之前破庙里劫持她的那伙人的头头。

“金兀术,出来吧!我知道你在。”王宗尧身形依旧没乱,看后面又冒出一伙同样身形强壮的人来。

“金兀术?这个名字同音,她能听得懂。是那个历史上的完颜阿骨打的儿子金兀术?”知命心突突的跳,有点害怕的往后退了一步,王宗尧会意,将她揽住在怀里。

没想到生事的那伙人,正是之前掳走她的金人买通教唆的,果然利益面前无家国,这群狗娘养的败类!现在还加了一个金兀术,这是她仅剩的唯二对金朝历史的了解的名字。史书上对金人的贬大于褒,说他们野心勃勃、残暴肆虐,所到之处,皆是烧杀抢掠一概不放过,北宋子民眼中,他就是如同e魔sa旦一般的存在。知命抬头看了眼王宗尧,仰望的角度看他下颌线那么漂亮,到时候也会现出原形如他们一般残暴吗?

金人,让一城的老百姓乱,太容易了,粮食和疾病,足以让老百姓屈服。

斡鲁补看着躲在王宗尧身后的知命笑起来,用汉话喊道:“小美人,别怕,讹里朵玩剩的老子不稀罕,等老子以后也弄个大宋的公主玩玩。”

王宗尧鼻子里哼了一声,“你配吗?”

转身用女真语看着金兀术,“我和斡鲁补之间的事,你确定要插手?”

“你们之间,关我屁事?我还没傻到给斡鲁补当刀子,我奉阿民(父亲)的旨意给你,传到了我就走。”金兀术远远的抛来一个羊皮布卷。王宗尧抬手稳稳接住,扯掉封布展开来,上面仍然是知命看不懂的带刺小棍子,小糖葫芦一样的文字。王宗尧皱了皱眉,“我知道了,我还有事,办完了回去领他的罚,只是现在我肯定走不了。”

金兀术魅惑的笑了一下:“别跟我说,跟这个小娘子有关,如果是的话,我现在就杀了她。”

王宗尧吹了声怪异音调的口哨,不出几秒钟周围四面八方回声一般排山倒海的口哨跟着一起响动,煞是摄人:“你试试?”

金兀术不屑的笑:“亲兄弟也下死手?算了,旨意我也带到了。走不走看你自己。”

“等一下,金兀术,帮我带个口信,请父王再给我一点时间,我会让大宋乱成一锅粥。”

金兀术听罢,眼角瞄了一眼知命,嘴角微微笑了笑,戏谑般行了个礼,带着亲卫离开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