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饶听了这话顿感头疼,从康熙曾经透露过的只言片语中,她也猜测过一些事情,比如布贵人曾经参与过后宫争斗,或者知道一些不太光彩的秘密,才会这般备受冷落。不过,这些说到底也只是她的猜测,是不是真的也不好说。但布贵人自己都这样说了,说明她的猜测就落到实处了。难怪太皇太后几次三番的叮嘱她照顾三公主,康熙对这个女儿也跟看不见一样。太皇太后倒也罢了,几个月下来,安饶也发现了,这位老人家还算是一个讲理的人,也不怎么插手管闲事。但康熙就不一样了,这人极度自我且不讲理,他可以不在乎女儿,但三公主要是真的有个好歹,他也不介意顺手杀一批人。有这么一个令人厌恶的炸弹在面前,安饶想让布贵人自己立起来的想法算是落空了。安饶无奈叹气,怪不得太皇太后在她入宫的第一天就问三公主的事情,原来是早给她指明方向呢!这么一个包袱看来是甩不出去了!三公主今年才五岁,生活起居也能让布贵人自己来,安饶只要随口吩咐下去就行,也不费什么功夫。但小孩子长大之后是要读书写字与人交往的,一系列的教养问题都是麻烦。安饶担心再这么下去,太皇太后和康熙会把三公主的教养交给她,那日子就真的没法儿过了。她哪儿来那么多闲时间去管一个小孩子?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在那祖孙二人开口之前,就把这个烫手山芋扔出去,接手的人当然没有比布贵人这个生母更合适的了。但偏偏,布贵人自己亲口说出了事实,太皇太后和康熙因为一些往事心存芥蒂,让她插手公主教养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安饶揉了揉额头,看着面色不安的布贵人,叹声道,“你终究是三公主的生母,世上没有人会比你更在乎她,不管往事如何,你这个母亲都该为了女儿振作起来了。”她进宫几个月了,除了去求佟贵妃做主和送三公主去慈宁宫请安的两次,其余时间,她竟然连承乾宫的大门都没出过。宅女也不能这么宅吧!你都不出门,怎么能让人相信你可以教养好女儿?布贵人面带苦涩,“娘娘,您对臣妾母女照顾有加,臣妾感激不尽,可臣妾……”她闭了闭眼,半晌才道,“娘娘应该知道,皇上早年多位阿哥公主夭折之事吧!”这个安饶还是知道的。布贵人想起那段往事,平静已久的情绪也不由多了几分害怕,安饶头疼,直觉布贵人之后的话后面是个麻烦。但既然都说到这里了,她干脆耐着性子听她继续说下去,“有些事情皇上再三警告过不能外传,臣妾也不敢多嘴,只能告诉娘娘一些……一些能说的……”安饶没说话,等布贵人继续说,“臣妾机缘巧合之下,曾经知道过有人想谋害皇嗣,但为了明哲保身,并未声张过……”“后来此事被皇上知道了,臣妾也就彻底失宠,从此再不见天颜。”布贵人声音晦涩,“其实,当年皇上盛怒之下,原本是打算直接赐死臣妾的,但臣妾当时已经怀了身孕,也就苟活了一命。”安饶一点儿都不意外,她也没什么怜惜的想法,平淡的说道,“你这么多年也不容易。”布贵人说的事实跟安饶猜的大差不差。其实从正常人的角度来讲,布贵人的选择并没有错,若安饶是她的话,只怕也会做跟她做一样的选择。假如安饶现在知道了有人要去害宜嫔和德嫔,大概率她也不会多管闲事的。当年幕后之人连皇子公主都能悄无声息的弄死一大半儿,弄死一个没有背景后台的贵人只怕也是轻而易举。危险的情况下能够明哲保身就不错了,世上有很多愿意奋不顾身去行善的人,但其中一定没有安饶。大多数正常人也能够理解这种明哲保身的选择。可康熙不是正常人,他是皇帝,在他看来,所有人都应该无条件的服从拥护他。在他或者他的孩子遇到危险时,所有人都应该不求回报的去保护他们,哪怕会付出生命。所以在布贵人选择了保全自己时,康熙自然是恼火且愤怒的。他当时想直接赐死布贵人也没什么奇怪的,谁让他就是这么一个不讲理且有权有势呢!布贵人说到了这里,后面的事情安饶也大致猜出来了。依照康熙记仇的心思,哪怕当时因为布贵人身怀有孕没有杀她,恐怕也只是暂时的。他一开始应该是想生了孩子,再赐死布贵人的。可事情往往不在人的计算之内,先是仁孝皇后去世,举国服丧,再是三公主先天不足,需要生母照料。或许还有太皇太后从旁劝说,最终布贵人保住了性命,搬到了承乾宫照顾女儿,两人也一起失宠,活成隐形人一般。只是,三公主的先天不足,到底是天生的,还是人为的?,!安饶叹气,整个过程中最无辜的就是三公主了吧!也不知道是倒了哪辈子霉,摊上这么一个无情无义又重男轻女的亲爹!安饶了解到这些之后,还是没有改变自己的打算。布贵人母女的悲惨往事又不是她造成的,这烂摊子自然也不应该让她来收。她委婉且含蓄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之后,就让布贵人回去了。布贵人是个聪明人,有些话就不需要说的太明白了,为了女儿,她就是再害怕也要撑起来。其实,布贵人还是思虑太多。康熙既然在三公主出生时没有杀她,那就不会在三公主已经记事之后再杀她了。真要这么做了,不是会让女儿跟自己产生龃龉吗?除非他能狠下心连女儿一起杀了,不然就是留下后患了。至于布贵人担心的会连累女儿不得汗阿玛喜爱,日后有碍前程,所嫁非人,那更是杞人忧天。康熙再喜欢女儿,女儿以后都是要来抚蒙或者联姻的,都是要为了他的朝堂大局牺牲的。历史也是如此,他的女儿凡是能够长大成人的,除了一个嫁去佟氏的,其余全都嫁去蒙古了,平安终老者少之又少。就连留在京城,嫁去康熙母家的公主,也是年纪轻轻就去世了。至于所嫁非人,嫁妆不体面,更是不需要担忧。三公主再怎么样也是康熙的亲女儿,康熙又好面子,给女儿的嫁妆绝对不会少。和硕公主的嫁妆已经不算少了,养活自己绝对没问题,最起码比在宫中宽裕多了。这个时代是没有良人的,嫁给谁都一样,公主的身份高于额驸,只要自己能立起来,那就不会受委屈,自己要是立不起来,那再怎么样也是白搭。综上所述,布贵人的担心完全不存在。与其瞻前顾后,还不如多教点儿自己女儿怎么生活,蒙古可没有京城这么舒服,活得舒坦才重要。安饶思忖,布贵人最好是能立起来,不然三公主只能在年岁够了之后住进南三所了。反正她是肯定不会管的!……三公主从慈宁宫回来之后,来安饶这里请安。她能出去玩应该是很开心的,明明是天气降温,她的小脸却是红扑扑的,一回来就跟安饶说着今日的趣事,“今日二姐姐也去给大姐姐过生日了,还有大姐姐的妹妹也去了。”大姐姐的妹妹?安饶略一回想,就知道她说的谁了,她问道,“你说的可是恭亲王家的三格格和四格格?”“回淑母妃的话,儿臣说的就是三格格。”三公主连连点头,“大姐姐说,四格格还小,不方便进宫,所以皇叔只带了三格格进宫来。”“恭亲王今日进宫了?”安饶有些惊讶,“是来给大公主过生辰的吗?”他来干什么?恭亲王看着可不像是会怜惜女儿的人啊!再说了,女儿都过继出去了,现在还来当什么好人?虽然安饶知道,康熙要过继恭亲王的女儿,恭亲王自然不能说不,但她就是看不惯这种抛弃自己女儿的行为。就算是非他本意,女儿封了公主,他受的好处也是实打实的,既然得了足够的利益,就别再说什么情非得已了,有些虚伪!安饶可不相信恭亲王是来给女儿过生日的,专门赶在这一天进宫,借着女儿生日的由头为府里谋好处才是真的吧!这倒不是安饶阴谋论,而是她进宫以来,就没听说过恭亲王来看望女儿,连点儿东西都没送过,表现的漠不关心。这会儿来当慈父,谁信啊?呵呵,罪都让大公主受了,好处却全给了府里,安饶对此很是不屑。“是啊!”三公主声音依旧软软的说道,“儿臣去给太皇太后请安的时候,还看见皇叔了呢,一开始儿臣还不认识皇叔,还是太皇太后说起来,儿臣才知道呢!”看着小小的女孩儿软着声音说话,安饶也觉得可爱,也多宽慰了几句,“你年纪还小,又没见过恭亲王,不认识也是应该的,这次记住就好了。”三公主从出生开始,连承乾宫的大门都没出去过几次,康熙那个亲爹都是一年到头见不到几次的,更别说是远在宫墙外的恭亲王了,能认出来才奇怪了好吧!要不是因为她活得不像个公主,太皇太后也不会逮着她薅羊毛,就是希望她能像个公主一样。“皇叔也是这般说的呢!”三公主一脸的不好意思,“儿臣跟皇叔说了,一定把皇叔记得牢牢的,再也不会忘记了。”“那你今天在慈宁宫跟姐妹们在一起高兴吗?”安饶问道。“高兴!”三公主可开心的说道,“大姐姐和二姐姐都对儿臣很好,三格格也很好,大姐姐说以后多让儿臣去慈宁宫玩呢!”安饶点头,“你们是亲姐妹,理当多亲近亲近。”如果她记得不错,大公主,二公主,三公主,乃至还是一个奶娃娃的四公主,好像都是要嫁去蒙古的。,!虽然不知道嫁去哪个部落,离的是不是很近,但姐妹之间能守望相助也是好的。毕竟,亲爹不靠谱,以后上位的兄弟也未必愿意给她们撑腰,唯一能靠的也只有自己了,多团结总是没错的。而且,多去慈宁宫去刷太皇太后的好感也是很有必要的,且不说有了太皇太后的庇护意味着什么,就说她老人家从小在蒙古长大这一点就够她们学习的了。既然迟早要去蒙古生活,那能多接触一些也没坏处的。三公主今天看来是真的很开心,小嘴巴都没有听过,还在说今日的趣事,“淑母妃给儿臣的点心,两个姐姐和妹妹都可:()在大清的修仙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