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到深处,马晓梅像是又回忆起了当初躺在孤儿院冰冷床铺上彻夜哭泣的日子。忍不住,又流下了眼泪。平息了一阵,才继续说起:“家里的情况我现在还记得。”“家里有爸爸妈妈,和两个哥哥。”“我家里住在南方,住的是大瓦房。”“大瓦房后面,是一条河。”“我大哥叫葛戴清,二哥叫葛戴兵,我叫葛戴英”如此详细的内容,她记了六十年。纵使父亲亲手抛弃了她,她也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家人的名字,住处的样子。想要回家的这个愿望,在她心底里一直埋藏着,却迟迟无法实现。“后来晋州来了一对养父养母。”“他们去孤儿院里面领养孩子,就把我给选中了。”“领着我回去,坐了四五天的车,才到了晋州阳城。”李阳稍稍点头,至此也帮助观众们理清了事情的脉络:“所以您是九岁的时候,被父亲留在了魔都。”“被人发现睡在街头,所以送进了孤儿院里面。”“之后又被别人领养,猜到了您现在居住的城市。”“在那之前,您应该从来没去过晋州吧?”马晓梅连连摇头:“没有。”“那是我第一次去。”“一下车,我就看见周围都是山,四处都是灰蒙蒙的。”“在那个地方也听不懂别人说话,吃也吃不好”“在老家的时候,我们家里吃的是大米,时不时还会去城里买鱼。”“但是到了北方之后,每天就吃一顿饭,每顿都吃玉米面。”“吃也吃不饱还有数不完的农活要干。”“喂猪啊摘野菜啊挖野草啊”“以前在南方的时候,我都不知道那些磨盘是做什么用的。”“但到了养父养母家里之后”“因为家里没有驴啊牛啊,所以推磨的活就一直是我干。”“当时从里面磨各种玉米面,白面之类的东西,推完之后用袋子装起来卖。”“最开始的时候,根本没吃过那种苦”“我去推磨,推两下就累得不行,眼冒金星,头昏眼花的。”“每到这个时候,我就想起我爸爸”“我就这么大一点的人。”“被买到这种地方来,天天干这种活”“平白无故,就受了这种罪。”“我的生活怎么变成这样了呢?”马晓梅说着,忍不住再次抽噎起来。浑浊的眼泪,顺着脸上的皱纹流下。一双生满老茧,皮肤粗糙,甚至还有些水肿的双手,轻轻地在腿上摩擦。她本来,该是南方家境优渥的女孩。在这个年纪,应该去上学读书。学习知识,出人头地,过上不错的生活才对但自从被父亲遗弃之后。本属于她的生活,却逐渐变成了奢望。后来的养父养母,对她到底是怎样的感情呢?或许他们最开始,只是单纯打算为家里添一份可靠的劳动力罢了。台下的不少人,顿时联想到了许多被拐卖到偏远山区中的女孩从原本平静的生活中被强制剥离,丢入终生无法逃脱的牢笼之中。从此,成为别人的所有物,告别一切自由。时至今日,也时有类似的事情,在一些偏远地区发生。她们的悲剧,被十万大山的寂寥所掩盖。最后的结局,也与她们那无声的嘶鸣一样,被消隐于山石草木之间经历过这样的落差,很难不让人与她感同身受。对于那个亲手将她抛弃的父亲她的心中,怎能没有恨意可言?讲完自己被收养,辗转数千公里来到晋州的过程之后。马晓梅又话锋一转,讲起了更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往事:“那年,我在老家的时候,一直有在读书,读二年级。”“被领养到晋州之后,养父养母也带我去学校里面看了看。”“当时的老师问了问我的情况之后,打算再让我上一次二年级,然后慢慢往上读。”“说妥了之后,就让我回家等着领书”“但等啊等等了好久。”“这件事,也一直就没有什么下文了。”“那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一次进去学校”“答应要给我的书,我也一次都没有见到。”至于原因她后来,并没有找自己的养父母核实过。但其实不用细想,也能明白。那个年代学可不是想上就能上的。这对居住在贫困山区里的养父养母,不想,或者不能为自己买来的孩子,支付那么多学习的费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的确就是这对夫妻领回家里的劳动力罢了。许多观众在看到这一幕之后,都忍不住发出一阵唏嘘。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马晓梅的故事,与第三期的郑有娣,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比。或许是运气作祟,或许是时代所限。郑有娣即便是被他人领养,也成功在养父养母的资助下,读完了小学。有了较为开阔的认知之后,也成功进入社会,奋发图强,做到了如今的高度。而马晓梅呢她从一开始,就跌倒在了起跑线上。身处走不出去的大山,思想也因为文化的限制,被牢牢限制在了这一亩三分地中。倘若没有前面九年的生活她恐怕究其一生,也不会明白大山外的风景是怎样的。但有句话说得好。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光明。因为见识过大山外的世界被束缚在此地的马晓梅,几乎无时无刻,都生活在痛苦之中。她稍稍停顿了下,讲起了那之后的事情:“我是没文化的人,但我不想就这样过一辈子”“所以,我就开始尝试着自力更生。”“后来成年之后,村里的大队就推选我,到县里的供销社去上班。”李阳随口问了一下:“在供销社里的工作是什么呢?”马晓梅笑了下,直白地回应:“售货员。”“因为没有文化,我一开始连这种工作都做不好。”“我不识字,也不太会算数。”“所以我就趁着这个机会,开始自学。”“供销社里面吃的穿的用的,各种东西都得记得”“计算价格,收钱”“慢慢的,就都会了。”:()让你做寻亲节目,你做等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