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娘一会就来,乖啊。」
柔儿嘬了嘬嘴,仍旧看着她,好似她脸上开了花,又好看又新奇,怎么都不够。
巧善不由自主发笑,笑着笑着出了神。
灵姐儿小时候也这样,听她说话就嘬嘴。她走了四年半,灵姐儿就要满七岁了,祥哥儿是男孩,他和慧姐儿都得父母看重,想必过得很好。灵姐儿最像她,会不会也被带出去卖了?
梅珍常说她命不好:长得男气,家里穷。可巧善羡慕着这样的梅珍,她爹娘嘴上说些嫌弃的话,该给她的关心却是一点没少。梅珍八岁进来干活,挣的工钱都她自己拿着,嫁出去三年多,他们还在帮衬,小老虎吃喝都在外婆家。
「怎么啦?」
梅珍将装鸡蛋的小篮子推到臂弯,伸手来接孩子。
「没事。」巧善回神,从袖子里掏出银珠塞到她腋下的暗袋里,小声说,「这是给你的,单给你一个人的,不许花在别人身上。抽空去找个大夫瞧瞧,嘴皮子发白,气色看着不好。要补一补,缺什么补什么,别舍不得花钱。」
「你……」
「梅珍,养好了身子,才能照看孩子。你要是病倒了,谁来管孩子?我手里还有,那边结的钱,你还给秀珠送去。今年不接了,明年再说,你只说年底事多,忙不过来,实在没办法。」
「你放心,不得罪人嘛,我记住了。」
两人一块往外走,过了夹道,她该往东走,梅珍要往西,临分别时,梅珍突然叫住她,趁四下无人,快步过来,小声提醒:「翠英身上有了,刘嫂子管着她的饭食,我偷偷看了两眼,全是养胎的玩意。这两三天没有,怕是挪出去了,等喜事办完再回来。这是她们王家的大事,只怕没空替小英……」
「好,我知道了。」
「我替你预备香烛。」
巧善点头,目送她走远后,再回东小院。
陆婆子瞧见她,笑眯眯地报喜讯:「才刚有人来过,帮你捎进来一大包东西。说是你家亲戚,到城里来做小买卖。还叫人带了口信,叫你安心做工,家里都好。」
「多谢。」
青杏帮她守着东西,哪也没去,一见她就招手急喊。
还真是一大包,比那堆叠起来的被褥还高。
他想得周到,除了布料棉花丝线,还有一包糕点干果。她留出一小半,剩下的装在果碟里,拜托青杏去分发。
布料全裁好了,都是丫鬟堆里常穿的颜色,只是质地不同。有几样看着密实厚重,适合穿外边挡风,有些软和细腻,能做里层或小衣中衣。有这些,够她里里外外全换上新的还有馀。
做鞋的料也有。
青杏送完东西回来,真心替她高兴,喜滋滋地说:「正好我有空,我来替你缝。你先看看有哪些是我能做的,我们早点开工。」
巧善将匀出来的料子塞给她,小声道:「先做你的鞋,别告诉别人是我给你的,她们可没有。」
青杏咬着下唇,直勾勾地盯着她。
巧善笑道:「真是给你的。他知道我跟你好,才预备这么多。你不要不自在,这是工钱,过后你替我干活,可使得?」
青杏用力点头,两人这就埋头忙起来。
猛然得这么大一堆东西,是人都看得见,不过谁也没话说。这院子里只有她是外边来的,别人都有家里送进来的东西,这是她头一回有。她穿得穷酸,也该换了,以免丢五房的脸。
她喜上眉梢,丢了一大注财的雪梅看见后,心里越发不痛快,想拿她出气,时不时叫她过去跑个腿。
干活的人老实,被呼来唤去,任劳任怨。读书的那个不老实了,总喊「巧善」。
得不偿失,还得了霜菘一番讥讽。雪梅不敢喊了,连台矶都不让她上,隔老远打发走。
巧善觉得这事好玩,特别想和他说一说,去领饭时,总盼着张婆子那能有消息。可惜老爷就要回来,想必他身上事多,没空亲自往这边,一直没看到人。
第25章纷争开始了
转眼就到了十八,她连胡思乱想的空都没有了,整个老宅都在忙洒扫。然而大老爷拖到二十一才回来,据说下马车时,他紧攥五老爷的胳膊,叫这个弟弟寸步不离跟着。两兄弟前去拜见母亲,过后五老爷又被拉去了闲野居,到第二天晌午才放出来。
出的必定是大事,这回防得密不透风,没人知道底细。底下人缩紧脖子谨慎了几日,见没事发生,便将它抛之脑后,为腊月的活忙上了。
五太太比两位老爷晚到,二十五才风尘仆仆地赶回来,顾不上休整,当晚就搬进了东小院,点着灯训话。先是儿子,再是下人,一个不少。
巧善和青杏一块被叫进去,本是个好消息,有人作伴,至少心里有个依靠。可惜太太说的话,很不好。大意是她身边有人伺候,用不着这么多闲人,年后要散一半出去。
青杏脸色惨白,浑身发僵,巧善拉她出来。两人一块走到石榴树下,青杏实在绷不住了,小声抽泣。
这跟老太太挑人给孙子使唤不同,被五房轰出去的人,名声就坏了,只能去做粗使,一辈子翻不得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