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女子自小在河北这种战区长大,不懂这些汴京城的女子的娇弱,不解问:「男儿上阵杀敌,是情之中。二爷已经回大名府,也是要上战场的。」
陈氏不知道这是个棒槌,还是真不懂。
转头看祖母,老夫人安慰说:「既然去了北方,难免要上战场。英娘路途乏困回去休息休息再说。」
英娘只是性格直爽,又不是看不懂眼色。
听了话,就带着老仆跟着人回赵恒的院子里了。
老夫人叹气和邬嬷嬷嘱咐了一句:「把院子里原来的人,都换了吧。」
陈氏:「祖母宽心,可见二弟在北面过的还好。」
老夫人笑笑:「也是。也不知道他们兄弟两个眼下如何了。」
赵诚退到淄州,然后慢慢听到很多消息,陆陆续续一直有南下的人,北面的县陆续都丢了,因为没有支点,德州最后都被迫放弃了。
赵诚看着地图,还在想,吕顺到底在等什么。
西路辽军南下,陕州的吴阶肯定是分不出身穿过太行山支援。
那么青州的翟坚呢?御营前军也有二十万,和金人兵力不相上下。战损再大,也是有底的,何况还有不在编的义军。
赵诚的基层工作能力是在的,直接接管民生丶统计北面伤亡的县丞等进士,还有本地属于军管,地方官府和军中之间的联系。
驻守淄州的是吕顺的六部先锋其一的李宝,为人十分粗野,但惧怕赵诚这样从汴京城来的文官。
所以到了淄州,赵诚做事很顺利,收拢的百姓需要安置,安置不了的继续南下的,还有收拢的溃军,各地的粮仓,在户的百姓,军备的防护……
赵诚一个人做的多,自然别人也知道他好用了,直到大名府那边吕顺催李宝速速将人护送至大名府。
此时已经十一月月底了。
第126章人生百态
汴京城里因为东路战况不利,渐渐朝中有了些战局不利,问罪武将的声音。
而激进派以汪伯言为首的相公十分能沉得住气。
汪伯言是个好性格的人,但大宗正略显急躁,和赵策一直提议,联辽抗金,或联金抗辽。逐一分化,他自轻出汴京北上去做这个外交工作。
赵策没有回信,却私下里,问汪伯言;「汪相公以为如何?」
若是章奎这等年纪小的中书舍人,必然十分惊悚,猜测官家的用意和决心。
但汪伯言稳稳当当说:「大宗正此举不妥,集结三十万兵力南下,那就是辽金合谋,且国力强盛,能征战的人丁足够。今日苟且一二,图眼前小安,他日壮大,兵强马壮,我军战力不及,那才是麻烦。」
汪伯言的态度十分坚决,在之前赵诚和赵吉的问题上,双方已经隐隐有了分歧,如今更似乎成了两立之势。
赵策点点头,什么都没说,继而问起:「西路军如今将辽军围堵在陕州黄河北岸龙门一带,关西军北上,陕州吴阶前日军报,分兵东西,北上截断西路军退路,正在争夺太原城。
若是拿下太原,那么东路军就不足为虑,这也是吕顺屯兵在南岸,等着结果。
金军强盛,远超他们的想像。
这一仗很不好打。
入了腊月,汴京城尽管气氛低迷,但过年的气氛还是渐渐变得浓郁。
冯氏确实如杜从宜说的那样,因为赵诚的风波接连二三,杜从宜又不怎么回杜家,反而杜良镛和她几次念起小四。
杜氏也是觉得,姐妹几个和和气气,将来守望相助,就是亲人。
所以腊月初四那日特意带着厚礼登门。
老夫人接待了冯氏,和冯氏相谈甚欢,冯氏是个聪明人,从老夫人院子里出来,路上和杜从宜说:「一个你们府里的老夫人,一个都亭侯府的老夫人,都是和善性格。所以两个府里都和和气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