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齐稳稳地坐在阮小二的渔船之上,自石碣村的东平湖启程,向着具有传奇性的梁山水泊进发。湖面像是一面巨大的镜子,微风拂过,波光粼粼,宛如万千银鱼在水面跳跃嬉戏。一丛丛荷叶与莲蓬错落分布,荷叶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五彩光芒。芦苇与蒲草在风中摇曳生姿,发出沙沙的声响。姜齐极目远眺,望着眼前这片浩渺无垠的八百里水泊,顿觉心胸豁然开朗,不禁大手一挥,由衷赞叹:“好一片水泊!有此天然屏障庇佑,若能在此精心扎下大寨,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小郎君还想做些什么事业?整个梁山都是小郎君的,这可是让俺等人家想都不敢想的大事业!”阮小二稳稳地摇着船桨,脸上挂着憨厚的笑容,回应道:“再说,这梁山虽然可是有七个山头,再加这八百里水泊,小郎君便是随意的种点什么,都够嚼谷了,只是这四面环水,要往外运可不好运。”姜齐目光坚定,神色自信,笑着说道:“恰恰是这四面环水,有河有沼泽,才使得此地成为易守难攻的绝佳要地。那七个山头,只要精心规划、用心建设,容纳万人都绰绰有余!二哥,倘若有豪杰在此占山为王,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大秤分金银,快意恩仇,二哥可愿前去,在那山寨中谋得一把交椅?”“小郎君说笑了,”阮小二连连摆手,“俺虽是渔家,可是也知道王法,落草肯定是不行,尤其家中还有老娘在,俺还得孝顺奉养。这不,刚从小郎君这儿得了十两大银,俺还心心念念着给小五盖间新房,好让他早日娶亲成家,延续阮家香火。”姜齐微微点头,目光投向远处的梁山,若有所思地问道:“这梁山之上,除了咱们,可还有其他人家?此地如此隐蔽,周边村子里那些走投无路的人家,会不会偷偷藏身于此?”“是有一些,”阮小二把船慢慢靠上岸边,一边系着缆绳,一边说道,“不过也都是些渔家,平日里打渔为生,倒是偶尔有些走水路的商家往来,入夜的时候也会到岸上歇歇脚,倒也不是常驻。”姜齐踏上岸边,沿着沙滩缓缓前行了几步,果然看到岸边有几处篝火留下的黑色痕迹,还有几顶破旧不堪、在风中摇摇欲坠的帐篷。他转过身,看向阮小二,问道:“二哥,你可知道这些商队是哪家的?”“听他们说是沧州那边的,具体谁家的却不清楚。”“沧州的?”姜齐微微皱眉,略作思索后,说道,“不出所料,大概率是江湖上赫赫有名、人称小旋风、赛孟尝的柴进柴大官人府上的商队。”阮小二只是一边跟着,也不搭话,他们兄弟也是做过私商,上家便是这柴家商队,自然不肯卖了他们,可是这姜齐已经猜到,自己便少了一些负担。姜齐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拾级而上,山路崎岖坎坷,布满了尖锐的石块和丛生的荆棘,行进极为艰难。山上不见后世传说中威风凛凛的聚义堂、充满豪情的断金亭,以及热闹非凡的演武场之类的建筑。行至山腰处,只见几间破败不堪、摇摇欲坠的茅屋,想必是那些逃荒至此的难民的栖身之所。寻了一个开阔处,姜齐把带的熟食摊开,“二哥一路辛苦,来,一起吃些烤鸡驴肉,垫垫肚子,这回程还得辛苦二哥。”“小郎君哪里话,这一路不过是摆摆船而已,那称得上辛苦!”话是这么说,可是阮小二也不客气,随地一坐,便捡起肉吃了起来。“唉,买了这地,接下来的建设可真是个大难题啊!”姜齐轻叹一声,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感觉自己就像后世那些倾家荡产买下豪华别墅,却被装修难题折磨得焦头烂额的人。阮小二眼睛突然一亮,像是想到了什么,问道:“小郎君,您是不是正为人手的事儿发愁呢?俺们石碣村可有不少身强力壮的汉子,只要您能让他们顿顿吃饱饭,干些搬搬抬抬、挖土挑石的活儿,那都不在话下!”姜齐喜道:“多少人?”“十人差不多了。”“也好,”姜齐呵呵一笑,“若是能再拉些人来就更好了!”“你们两个后生,怎么来这了?”一个苍老而又充满警惕的声音从下方传来,,“是来寻人还是迷了路?”“老丈!有我阮小二在,哪个能迷路!”“是你这个立地太岁!”老丈哈哈一笑,“你这泥猴子不在湖里打渔换钱孝顺老娘,怎么跑俺们这地界了?”“老丈,以后这里可不是你们的了!”阮小二也是一脸堆笑,拉着姜齐到了老丈的身前,“看,这位姜小郎,买了这整个的梁山,现在可是这儿名副其实的大东家!”老丈听阮小二这么说,急忙躬身行礼,毕恭毕敬地说道:“见过东家!”“老丈千万别多礼,”姜齐见老丈满头白发如霜,身上穿着一件打满补丁、破旧不堪的短打,脸上刻满了岁月的沧桑皱纹,一副愁苦潦倒的模样,连忙扶起,说道,“我这也是来看看,买了地置办产业,咱们也得知道是什么样的,对吧,老丈在咱梁山这里,靠着什么为生?”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回东家,”老丈抬起那布满老茧、粗糙干裂的手,指了指后山山腰,“不过是开了几亩旱地,种点糊口的粮食,平时家里孩子去打些渔,也能骗骗嘴。”“若是我每日两顿饱饭雇佣你们家干活,可愿意?”“不知道东家要做什么?”老丈并未直接答应,而是偷偷打量了姜齐一眼,眼中满是谨慎,“小老儿会的不多,就是会个打渔种地,别的也做不了啊!”“不过是想让老丈把咱们梁山这里的住户都寻来,起些房子,总不能我这个主家回了自己家还得住山洞了不成?”姜齐笑道,“具体的事情我的老管家会安排,不过就是一些搬搬抬抬的杂事,一天两顿,管饱!”“可是真的?”老丈两眼放光。“咱可说好啊,不是细粮,就是一般粗粮,小子买这地也是花费了不少,买那些材料更是花钱太多……”“看您说的!”老丈一摆手,“能有粗粮便是好事!平日里哪家不是野菜拌着树叶子混着小鱼苗吃个水饱?能有粗粮吃,就该给东家磕头了!到时候您让管家找我老张就是了!”在回去的路上,天空突然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落下来,姜齐和阮小二在船舱中,一边躲避着风雨,一边仔细商议着运送粮食和提供鱼的具体事宜。姜府之中。回到姜府后,姜齐一头扎进书房,全神贯注地绘制着山寨样式。他先是按照ai给出的之前在梁山游玩时画的草图进行修改,可看着看着,总觉得许多地方差强人意,十分别扭。毕竟景区和真正用于安营扎寨、发展势力的山寨,那完全是两码事!思索良久后,他索性抛开原有的思路,只留下ai精心绘制的一个坚固的水寨,一个宽敞大气的聚义厅,还有一个庄严肃穆的忠义堂。又在地形图上仔细寻找平坦开阔的位置,一一标记好耕地、训练场之类的关键区域。此时的姜齐,感觉自己就像是在玩一个充满挑战的经营模拟类游戏,小心翼翼地把合适的建筑放置在最合适的位置,期待着能打造出一个理想中的山寨。管家看着姜齐的这些安排,摇了摇头,“小郎君,咱们这寨里有多少人?”“这……”姜齐一时语塞,挠了挠头,面露尴尬之色。“又有多少船只可供调配使用?”“这……”姜齐的脸微微泛红,有些不好意思,虽是有船,可不在梁山!“您手里现有的钱粮又有多少呢?”“……”姜齐沉默不语,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掐指算着这些年赚的钱除去固定开支,还能剩下多少!“受教了!”姜齐拱手给管家施了一礼,“小子莽撞了,还望管家教我!”“小郎君客气了,”管家看着姜齐的图,“小郎君心怀大事,这图一看,便知道是要做个万人大寨!有气魄是好事,不过,也得看重现实,小郎君可知道,经过郎君这些年外派,家中现在能提供的剩余好手,一共不过五十人。”:()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